長孫無忌爲何反對李泰當皇太子呢?

本文已影響9K人 

貞觀後期,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三個兒子(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晉王李治)發生了太子之爭。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因謀反事泄而被廢,李泰、李治對太子之位展開了最後鬥爭。

李治的禮法地位和政治實力都比不上哥哥李泰,可是貞觀太子之爭最後勝利者卻是李治(唐高宗)。而李治獲勝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舅舅、凌煙閣第一功臣長孫無忌對李治的大力支持。

長孫無忌爲何反對李泰當皇太子呢?

讓人感到奇怪的是,李泰、李治都是長孫皇后的親生兒子、長孫無忌的親外甥,他們誰當太子都不會影響長孫無忌的國舅地位。既然如此,長孫無忌爲什麼堅決反對魏王李泰當太子呢?

長孫無忌爲何反對李泰當皇太子呢? 第2張

首先,在貞觀太子之爭中,李泰的奪嫡方針有些過於討好唐太宗,與大臣的關係走得不是很近。因爲長孫無忌之前被長孫皇后長期壓制,所以李泰與長孫無忌的關係不如李治親近。

其次,由於各種原因,李泰魏王陣營的主要成員大多是以文臣書生組成的,其中不少核心成員都是原來李建成的舊部,比如王珪、韋挺。而長孫無忌與這些大臣的關係一直不好,互有競爭。

最後,長孫無忌支持李治當太子並不是出於親情,而是爲了能在唐太宗去世後獲得首席託孤大臣的權位。對於長孫無忌來說,支持哪個皇子當太子的關鍵是看哪個太子比較容易被自己控制。

就當時的情況來看,在朝廷中勢力很小、性格“軟弱仁孝”的李治肯定要比朝中勢力很大、性格又“兇險”的李泰好控制。只是長孫無忌沒有想到,李治的真實面目比李泰要可怕得多。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