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政權”是什麼?大明的這套體系爲什麼沒能挽救大明?

本文已影響5.79K人 

“弘光政權”是什麼?大明的這套體系爲什麼沒能挽救大明?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1644年4月25日,北京城破,崇禎帝殉國。

雖然名義上大明已經成了歷史,但1644年的中國大部分地區依舊處在大明的統治之下。

(一)大明的備用行政體系

闖王進京,清兵入關,整個北方兵荒馬亂,戰火洗劫之下,一副末日景象。

但此時的南方尤其是江南一帶依舊處在明廷的統治之下,北方的戰火尚未能波及到這裏,但平靜很快被打破。

雖然因戰火導致消息不暢,但最遲五月,南京還是得知了京師陷落的消息。

這時明成祖朱棣當年的設計開始顯現作用,他早已爲自己的子孫想好了退路。

明成祖在遷都北京後,在南京保留着和北京相同的一套行政體系,南京一直承擔着備用首都的角色。

“弘光政權”是什麼?大明的這套體系爲什麼沒能挽救大明?

既然確認了京師陷落,南京的行政體系便立即運轉起來,唯一的問題是,差個皇帝。

首先是確認崇禎帝的死訊,要不然剛立完皇帝,他老人家從北邊風塵僕僕的趕來,你還活不活了。

其次就是考慮繼承人了。

“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

崇禎帝有三位皇子,但是都失陷在北方,音訊全無。

現在南方手裏有的都是些南逃的藩王。

排來排去,只有福王朱由崧最合適,神宗嫡孫。

但東林黨人不想立福王,想去立璐王,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璐王更加賢明。

這種理由說出來鬼都不信,祖制立嫡不立賢,就是因爲賢明這種事根本沒法量化比較,徒增事端。

再說一個“指甲長六七寸,以竹管護之”的王爺,能賢明到哪去?

“弘光政權”是什麼?大明的這套體系爲什麼沒能挽救大明? 第2張

(二)東林黨和福王的恩怨

東林黨人爲什麼不想立福王?

這事要從四十多年前說起,那時候還是萬曆皇帝在位,萬曆不喜歡宮女所生的長子朱常洛,遲遲不願立爲太子。

萬曆想要立的是更寵愛的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但大臣們不答應。

朱常洛並無過錯,怎麼可以廢長立幼,違背祖制。

於是就是一場浩浩蕩蕩持續15年之久的“國本”之爭。

雖然最後以萬曆皇帝的妥協,立朱常洛爲太子而結束。

但東林黨人爲首的文官集團和鄭貴妃以及朱常洵的樑子算是結下了。

此後的“梃擊”案,“妖書”案,“移宮”案更是將樑子越結越深。

而朱常洵最後被封爲福王,正是眼前這位小福王的父親。

東林黨人就是怕小福王繼位之後算東林黨的舊賬,但立璐王又違背祖制。

東林黨人一猶豫,就有人鑽了空子,擁立新君,這可是天大的從龍之功啊。

“弘光政權”是什麼?大明的這套體系爲什麼沒能挽救大明? 第3張

(三)窩裏橫的大明王師

馬士英聯合江北四鎮的武將擁立福王監國,也就是弘光朝廷,搶下了這從龍之功。

武將集團賭對了這一次,地位和權力大幅上升,以文制武成了空談。

這江北四鎮就是指劉良佐、劉澤清、高傑、黃得功這四支駐紮江北的軍事勢力,也是南明朝廷能調動的最大一支兵馬。

但這四位本就是老兵油子,高傑和劉澤清更是北邊退回來的敗兵,現在又有了“定策”之功,更是飛揚跋扈。

史可法雖是督師,但以文制武都成了空談,史可法又如何指揮得動這幫有着轄地財政權的兵油子,難不成要用孔孟之道感化他們。

“弘光政權”是什麼?大明的這套體系爲什麼沒能挽救大明? 第4張

指望他們去剿寇平虜是不可能了,爭權奪利,打起自己人來倒甚是驍勇。

最可怕的是整個弘光朝廷對滿清依舊抱有幻想,覺得滿清是吳三桂請來替崇禎皇帝報仇的。

還跑去和談,要“聯虜平寇”,完全忘了當年關外和滿清打生打死這麼多年,真是天真的可以。

半幅國土都沒了,結果文官想着爭權,武將想着奪利,敵人還沒南下,自己人先打得頭破血流,大明的這套官僚體系真真是已經爛透了。

指望這幫人中興大明,還不如多去孝陵磕磕頭,指望洪武爺顯靈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