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重視六藝中的射和御的原因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9.97K人 

孔子重視六藝中的射和御的原因是什麼?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孔子重視六藝中的射和御的原因是什麼?

作爲國之發展的根本大計,教育在歷朝歷代以來都受到人們的重視。雖然在大部分時候對於廣大平民來說,教育是一種較爲奢侈、無法負擔的事物,但在貴族以及官僚統治階級的推動下,我國的教育體系還是蓬勃發展了起來,變得相當繁榮。

而在春秋戰國時期,最爲主要的教育內容便是如今被稱爲六藝的事物——禮、樂、射、御、書、數。但令人奇怪的是,作爲我國古代最爲著名的教育家之一的孔子,卻對射和御持更加重視的態度,其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一、射和御這兩項技能的簡單介紹

1、射禮相對來說內容較爲繁多

射,即射箭,是我國禮儀文化的重要內容。射禮雖然從周朝時期便已經產生,但之後隨着時間的發展以及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才使其最終在唐朝開元年間變得更加成熟和完善。射禮在形式和內容上一共分爲四種,第一種是大射,是天子以及諸侯參加祭祀典禮之時所舉辦的,也是所有射禮當中最爲隆重的一種。

而在大射舉行時,不僅有着專門的官員和嚴格的程序,不同等級的官員所使用的工具也不盡相同,呈現出明顯的等級森嚴特點。第二種是賓射,是在諸侯朝見天子或者諸侯間互相會面時所舉辦,在規模上雖然趕不上大射,但也已經算相當隆重了。

第三種是燕射,是在宴會之時舉辦的。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燕與宴是同一個字,所以按照今天的文字使用習慣來說,稱其爲宴射更爲合適。第四種是鄉射。在周朝時期,每到春秋這兩個季節的時候,全國各地都有着民衆聚會以習射的風俗習慣,這便是鄉射的來源。

其中,射一共需要進行三番射箭,第一番的重點在於對射手本身的教練和考驗,第二番和第三番則更具有比賽的意味。如果說第二番和第三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第三番在進行的時候會有音樂。在生活較爲單調的古代,鄉射不僅是廣大民衆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同時也能起到教化和引導作用,方便於社會的管理。

從射禮的程序上來講,它一共分爲十二個步驟,分別是備禮、迎賓、開禮、配耦、納射器、倚旌、誘射、一番射、二番射、三番射、旅酬、送賓。其中大部分步驟通過名字都可以大致猜出什麼意思,所以我這裏只簡單介紹幾個。開禮,指的是一個名爲司射的專門人員去取箭和報告弓箭情況的過程,算是一種特定的開場儀式。

配耦,指的是司射將射箭技藝相近的人兩兩分爲一組,六人便組成上、中、下三耦。倚旌,意思就是將旌旗作爲提示,來讓參賽者更清楚靶心的位置。誘射,是司射爲衆人示範射箭的過程。可以說,司射的行爲幾乎貫穿了整個射禮的始終。

2、御禮本身包含兩重含義

御,即駕馭,在古代多與車馬有關。需要注意的是,御當中的“駕馭”意思其實是來源於“馭”字。在御禮當中一共有着這樣幾個內容:鳴和鸞、逐水車、過君表、舞交衢以及逐禽左。

鳴和鸞較爲基本,可以視之爲能夠平穩暢快地駕馭馬車;逐水車的技術更高一籌,要求駕駛者在岸邊駕車時不會掉落下去,尤其是在那些沿岸較爲曲折的地方,更是主要的考察地點。

過君表要求駕駛者在經過天子的旁邊的時候,仍舊保持應有的儀態和動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在考驗人臨危不亂的品格。舞交衢,要求人們在經過通道的時候仍然能夠表現出輕鬆暢快。逐禽左則顯得較爲專業了,是要人們在駕駛馬車時從左邊捕獲獵物。

除了最基本的駕駛技能外,御禮還包含另外一種意思,那就是君王對臣子的掌控和把握。正所謂帝王之術,便是如何控制臣子的方法,從而維護帝王自身的統治,在現代則可以稱之爲管理學。

尤其是在古代的奴隸體制和封建體制之下,臣子作爲幫助自身管理天下的幫手,雖然他們對帝王來說必不可少,但如果無法將他們牢牢控制住,最後便會很容易地出現造反的情況。因此,對於那些想要實現階級跨越和治國安邦理想的人來說,御人之術必不可少,這是他們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安全和提升國家工作效率的基礎。

二、射禮和御禮在先秦時期的社會環境中相當重要

1、射禮和御禮能夠在實際生活當中起到重大作用

在人類早期社會當中,由於體型和力量上的差距,人類很難或者說是無法正面對抗野生動物。既是爲了保障自身的安全,也是爲了獲得足夠多的食物以延續生存,他們發明了射箭這項技藝,從而能夠遠距離射殺獵物。當人類形成社會、建立國家後,射箭又開始具有了軍事職能,成爲提升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方法。

當然,射箭的勞動職能也並未消失,總會有普通民衆以打獵爲生,這也使射箭成爲了一種在中國古代民間流傳範圍很廣的運動。此外,冷兵器在古代長期佔據着主流。雖然火藥在中國產生和使用的時間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但將火藥用於軍事卻是在千年後的唐朝,直到近代我國被侵略欺辱,也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武器上的落後。

而在冷兵器時代,騎馬射箭便是能夠在戰場上起到重大作用的技能。相比於步兵來說,騎兵具有更高的機動性,不僅在正面戰場當中具有更加強大的戰鬥力,在傳遞情報、騷擾襲擊等方面也有着步兵難以比擬的優勢。因此,對於古代統治者來說,培養騎兵是他們提升軍隊戰鬥力的必然選擇。

騎兵本身就已經在戰場當中有着如此大的優勢,再加上射箭這項可以做到遠距離進攻的本領,無疑再度增加了他們的重要性和作用,堪稱戰爭當中的利器。因此,僅從戰爭這個角度來說,射禮便尤其值得政府推廣和普通民衆學習,這也是射禮能夠在中國長期存在並發展下去的重要原因。

在科學技術水平較爲低下的古代,交通工具的選擇顯得極爲有限,馬車則是其中最爲主要的一種。雖然現如今有關我國馬車起源的問題仍然沒有定論,但據考古發現,我國最早在商朝晚期便已經開始使用了雙輪馬車。無論是對於普通人還是對帝王將相來說,馬車在古代幾乎只能是他們在路上交通工具的唯一選擇。

因此,爲了出行的方便,他們必須學會如何駕馭馬車。另外,古代道路相比於現在來說,也要顯得崎嶇甚至是破爛許多,這也加大了駕馭馬車的難度,使其成爲了一種需要專門學習的本領。而在古代等級森嚴的社會下,不同人出行所乘坐的馬車規模也不同,如天子乘坐的車有六匹馬,諸侯則是五匹馬。在這種情況下,便需要針對不同等級的駕駛者進行專門的訓練與培養。

2、射禮和御禮還能夠幫助人們實現命運的轉變

在階級相對來說更爲固化的古代,貴族以及官僚統治階級之間往往都有着較爲統一的規矩。周朝時期,平民一般來說很難獲得受教育的機會,這就使騎馬射箭這種本領在大部分情況下就成了貴族專屬。對他們來說,如果連騎馬射箭都不會,無疑是令人感到十分羞恥的事情,只有習得了這項本領才能真正獲得他們的普遍認可,也才能真正稱爲貴族。

而乘坐馬車作爲貴族的專利,能夠駕馭馬車的人的身份也在這時水漲船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融入了貴族的圈子裏面。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他們自身的技藝足夠精湛,很容易便能夠獲得貴族的青睞從而實現自身命運的轉變。

雖然隨着周王室的衰微以及諸侯的崛起,當時的中國社會正在經歷一個劇烈轉型的時期,但從整體上來說,貴族仍然壟斷着政治。

因此,對那時的平民來說,他們如果想要參與到政治當中,除了自身需要具備足夠的才能之外,還需要學會騎馬射箭、駕駛車輛等貴族專屬的技能,如此才能夠更好的獲得他們的認可。

尤其是對於孔子這樣一個曾經與貴族們打過交道的人來說,他更清楚地知道學會這些技能對人仕途的幫助有多大。即便不是爲了參與到政治當中,騎馬射箭依舊能夠在他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發揮一定的作用,正所謂技多不壓身便是如此。

三、總結

總的來說,孔子之所以如此重視射禮和御禮,很大程度上便在於他們本身的重要性和作用。無論是從古代的科學技術水平,還是從當時的人文環境來看,射禮和御禮都能夠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起到無比重要的作用。

而在貴族政治仍然較爲鮮明的春秋時期,這兩項技能更是幫助底層平民融入貴族生活的重要工具,對人們的仕途升遷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孔子重視這兩項技能確實也是理所應當、符合現實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