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率大軍討吳,最終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2.55W人 

從敵我雙方,也就是從吳蜀兩個方面做出分析。從蜀國角度看,關於發動滅吳的夷陵之戰,屬主劉備有些心急如焚意氣用事,用兵是講究深思熟慮的,故此從大的戰略角度層面上犯了大忌,也爲失敗埋下禍根。戰爭發動之前,蜀漢方面諸葛亮,趙雲等重要臣子考慮到揮師伐吳對蜀國極其不利,也曾多次勸諫的,但劉備作爲最高領導人是根本聽不進去,而仍然一意孤行攻打東吳。

劉備率大軍討吳,最終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再者驕兵必敗,劉備利用軍隊上的優勢取得戰爭的初步勝利就有些沾沾自喜,自以爲自己天下無敵,不可戰勝,小瞧了對手,尤其是小瞧了會用兵且懂謀略的陸遜。再者劉備雖多次行軍打仗但贏少敗多,而且每次敗都是慘敗大敗,而且慘到幾乎每次妻離子散的,這也從側面說明劉備本人根本不擅長打仗的,自己不善於打仗,而且還不帶着會打仗的參謀給自己出謀劃策,最後慘敗可想而知。另外從東吳方面來看,孫權在面臨蜀軍戰略進攻的情況下,奮起應戰,孫權雖然帶兵打仗也還不如劉備,但他最大的特點是善於去用人,讓最會打仗的人去打仗去指揮,而且還用人不疑,東吳在面臨滅頂之災之時,上下同仇敵愾,萬衆一心,勢與蜀軍抗鬥到底的決心。

劉備率大軍討吳,最終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再者陸遜的指揮得當保證了局勢的逆轉,陸遜上任後,通過對雙方兵力士氣以及地形等條件的仔細分析後,主動放棄進攻機會,採取戰略撤退,一直退到夷陵,猇亭山,集中兵力準備決戰,陸遜很好的利用了天時,地利,一舉殲滅蜀軍。陸遜的堅守不出,打破了劉備依靠兵力優勢速戰速決的夢想,失去了主動優勢地位。

六月的江南,酷暑難耐,劉備大軍無奈只得採取移營陸地上,連營找時機破敵,殊不知自己以前慢慢的跳進東吳方面提前挖好的‘墳墓‘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