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之所以斬馬謖,都有哪些深層的考慮呢?

本文已影響6.55K人 

蜀國經歷襄樊之戰,夷陵之戰的大敗後,軍事將領己呈凋零之勢。諸葛亮經過幾年的勵精圖治,蜀國的政治,經濟,軍事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公元228年,諸葛亮發動了第一次北伐,然而,由於馬謖的失利,導致北伐的大好形勢直轉而下,無奈之下,諸葛亮只好班師回蜀,馬謖也被諸葛亮揮淚而斬。那麼,街亭已經失守,蜀國正是用人之際,諸葛亮爲何還要將馬謖斬首呢?

諸葛亮之所以斬馬謖,都有哪些深層的考慮呢?

第一,平息衆怒。首先諸葛亮北伐,在蜀國朝廷內部支持的人不多,反對的倒不少,這次他越級提拔馬謖,不用魏延、吳懿等人導致蜀軍大敗,損兵折將,第一次北伐成果化爲虛有,自然人怨沸騰,不殺馬謖不足平衆憤,爲了安撫人心,諸葛亮不得不下了殺令。

第二,依法治國。諸葛亮一向主張依法治國,這次馬謖在關鍵時候打了敗仗,如果不處罰,難以服衆,以後再推行法治就有困難了。爲了更好推行法治的理念,保證法律的嚴格執行,諸葛亮也必須處理馬謖。正如諸葛亮自己說過的一句話:“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復廢法,何用討賊?”,顯示了法治在諸葛亮心目中的地位。

第三,政治平衡。蜀國內部本就有荊州、東州、蜀地等三股勢力較量,馬謖本身屬於領導層的荊州勢力。他的失敗,自然會讓其他勢力集團就此向朝廷發難,爲調和蜀國內部矛盾,起到平衡各處的因素,達到安定團結的局面,諸葛亮也必須殺馬謖。

諸葛亮之所以斬馬謖,都有哪些深層的考慮呢? 第2張

第四,劉備遺言。劉備臨終時早就提醒過諸葛亮,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了,是不能大用的,諸葛亮沒有重視才導致現在局面的發生,諸葛亮如果不處理馬謖,就會有人拿先帝遺言說事,所以,諸葛亮必須處理馬謖,表示對劉備的尊重。所以,殺馬謖是從現實局面出發的,唯一選擇了。

馬謖死後,諸葛亮在處理街亭失利的問題上,十分得當,顯示了其高超的領導藝術,殺馬謖、貶趙雲、賞王平,又上表朝廷自貶三級,表現其敢於承擔責任,嚴於律己,賞罰分明的高貴品質和領導水平。這也將馬謖失街亭,導致蜀國第一次北伐失利帶來的影響降到了最低,蜀國內部基本上保持安定的局面,反對北伐的聲音也不強烈了。就在當年冬天,在距第一次北伐失利不足一年,諸葛亮能再次出兵,第二次北伐曹魏,這和諸葛亮合理處置馬謖事件,有着很大的關聯。

總結:多少梟雄依靠人情治理國家,只有諸葛亮依法治國。我們看三國之中三個國家,其中東吳是跟元始封建社會最貼切的,孫權爲了收買人心,一方面繼續實行貴族壟斷官場的制度,一方面採取獨裁主義,壓根就沒有什麼法令可言。

曹魏比東吳要先進一些,因爲曹操採取唯纔是舉的措施,遏制貴族集團的擴張。我們可以看曹操的部下當中,一多半都是有才卻沒有家族勢力的普通人。可是曹操也是獨裁主義者,他不會管什麼法令,更不會用法令來約束自己。

可諸葛亮完全跟他們不一樣,諸葛亮採取依法治國的方針,對自己跟對別人是一樣的要求和標準。諸葛亮死的時候,家無餘財,還政劉禪,沒有培養子侄接手自己的權位,試問那個時代還有誰能做得到?千古名相併不只是說他的能力很強,而是他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一個一枝獨秀的王朝。在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史上,屬於獨一份的那種。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