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漢當五胡”的漢朝初期是什麼樣的?爲何漢初不得不和親?

本文已影響9.5K人 

“一漢當五胡”的漢朝初期是什麼樣的?爲何漢初不得不和親?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關於漢朝與匈奴的戰爭,存在着不少歷史爭議,甚至是謎團。比如,漢軍擁有強大的技術優勢和作戰技能,有着“一漢當五胡”的說法。但是,漢朝爲何在初期,卻在軍事方面被匈奴人嚴重壓制,不得不和親求和?

關於這個歷史現象,有着不少解讀。從筆者的視角來看,漢朝當時面臨的情況,很多都是開天闢地的第一次。初期的漢朝由於國家貧困,無力解決這些問題,甚至在國力強大後,也需要長時間去找到應對方法。

“一漢當五胡”的漢朝初期是什麼樣的?爲何漢初不得不和親?

第一,北方遊牧民族首次出現強大的統一政權

冒頓單于消滅東胡後,匈奴基本將北方草原全部統一。此後,他的兒子老上單于又趕跑了月氏人,這等於匈奴人將在漢朝北方、西方的大部分遊牧民族統合到了一起,史書號稱“控弦數十萬”。

秦朝以前,中原面對的北方遊牧民族實際上一盤散沙。從西周開始,中原雖然也一度受到過遊牧民族的入侵,但都只是某一個方向的,入侵遊牧部落也只能算爲“較強大”,遠遠不及漢朝初期的匈奴。

即使是戰國和秦朝面對的匈奴,實際上也只是鄂爾多斯、河套一帶的一個較強大遊牧部落而已。戰國時期各個遊牧部落,包括樓煩、白羊、林胡、襜襤、東胡、義渠等等,大一些的也不過是幾萬人而已。因此,燕國、趙國、秦國以諸侯國的兵力就能有效對付,甚至能夠通過吞併這些遊牧部落的地盤以開疆擴土。

然而進入西漢以後,東邊的遼東郡面對的敵人,已經和西邊的上郡面對的敵人屬於同一夥勢力,牽一髮而動全身。匈奴入侵動輒就是上千裏邊境線同時燃起烽煙,這已經不是局部戰場能夠應付的。這就讓漢朝初期面對匈奴威脅時,表現反而還不如戰國時的秦國、趙國和燕國。

“一漢當五胡”的漢朝初期是什麼樣的?爲何漢初不得不和親? 第2張

第二,第一次遭遇數十萬規模遊牧騎兵

西漢初期國力貧弱,而卻要突然面對史上從未出現過的超大規模騎兵入侵!冒頓單于在白登山圍困漢高祖劉邦,史書記載有騎兵“四十餘萬”,而漢軍步騎兵合計不過32萬。這種誇張的騎兵規模,對中原來說是極具震撼性的!

冒頓吞併東胡後,控制的人口接近百萬,全部可動員騎兵超過四十萬。即使是後來的一般性入侵,動輒也能出動幾萬騎兵,而且還能多個方向同時出動,例如漢文帝、漢景帝時期都出現過右北平、漁陽、上谷、代郡、上郡這些地方同時遭入侵的情況。

客觀地講,漢朝初期的匈奴騎兵,並不是戰無不勝的那種軍隊。冒頓在白登山的四十萬騎兵,其實有很大水分。從遊牧民族的特性看,其中肯定包含了大量老弱甚至女性,四十萬人的作戰實力其實只相當於烏合之衆。但是,遊牧騎兵的這些弱點,並不是當時漢朝所能掌握的。

“一漢當五胡”的漢朝初期是什麼樣的?爲何漢初不得不和親? 第3張

事實上在漢高祖時期,周勃等人就能指揮步騎兵,在幷州地區的局部戰場正面擊破入侵的匈奴部隊。但是,這些對匈奴的一些局部勝利,卻無法掩蓋整個北方戰線四處起火的窘況。

漢朝初期,漢軍即使是步兵,在主場的有利地形和充分準備的前提下,是可以正面戰勝匈奴的。但是,匈奴騎兵卻擁有擁有主動權,能夠任意選擇入侵方向,能夠集中兵力打擊漢軍的弱點,或者被正面擊潰後迅速撤退,讓漢軍追之不及。這就使得匈奴人能夠在交鋒中處於“不敗之地”。

漢朝爲了處處阻擋匈奴入侵,只能一方面部署比匈奴多得多的軍隊駐防萬里長城,一方面還在邊境地區,不斷忍受小部隊被匈奴優勢騎兵圍殲的窘境。更重要的是,漢朝初期國家貧困,無法支撐這種耗費巨大的防禦體系。

“一漢當五胡”的漢朝初期是什麼樣的?爲何漢初不得不和親? 第4張

第三,建設騎兵部隊需要時間和新的戰法

漢朝初期對匈奴入侵的無力,關鍵原因還是嚴重缺乏騎兵。只有騎兵才能夠通過機動性,實現對遊牧騎兵的防禦和反擊,實現大範圍的戰略調動。同時且,幾十萬匈奴騎兵的存在,也要求中原必須擁有近似規模的騎兵,才能夠與其匹敵。

秦朝以前,中原諸侯國騎兵出動的規模最多不過一兩萬,幾千騎兵都已經是少見的。《戰國策》裏蘇秦曾說過,“山東之建國,莫如趙強。趙地方二千里,帶甲數十萬,車千乘,騎萬匹”。即使是經過胡服騎射改革的趙國,騎兵也不過萬人而已。

到了楚漢爭霸時候,項羽在彭城突襲戰中出動了三萬騎兵,就已經是空前的規模,甚至在戰場上發揮出壓倒性優勢。

“一漢當五胡”的漢朝初期是什麼樣的?爲何漢初不得不和親? 第5張

在冒頓統一北方前,一兩萬中原騎兵配合主力步兵,足以重創和清除一個強大的遊牧部落。例如趙武靈王攻破樓煩、李牧擊破林胡和襜襤、蒙恬奪取河南地等等。但強大的匈奴帝國出現後,中原這種規模的騎兵部隊就顯得微不足道了。這個時候,匈奴騎兵不僅數量更多,而且能夠周旋的空間更廣闊,軍隊調動能夠從東方一直延伸到西方。

匈奴騎兵這種機動騰挪的戰法,也是中原軍隊在短時間內無法適應的。即使在漢武帝初期擁有大規模騎兵後,仍然一時無法找到合適的對抗辦法,在馬邑之戰中仍採取步兵時代的包抄戰法,結果在匈奴快速反應下徒勞無功。

“一漢當五胡”的漢朝初期是什麼樣的?爲何漢初不得不和親? 第6張

第四,軍隊遠征缺乏有效的後勤支持

在西漢時期,有一個更限制中原軍隊發揮戰力的因素,那就是後勤。對匈奴進行反擊,必然需要脫離農耕地區進入人跡稀少的北方草原,傳統的軍隊補給方式就不得不被淘汰。

一般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建立強大的後勤隊伍,爲前方提供持續不斷的糧草補給,這種方法成本高昂,只有國力強大才能夠維持。另一種就是“取食於敵”,就像是霍去病的做法。但這個方法,只有高機動性的精銳騎兵才能夠做到,而且嚴重依賴高效的情報能力。張騫能夠封博望侯,其中一個重要功勞就是給漢軍提供地理情報,能夠找到水草之地。

“一漢當五胡”的漢朝初期是什麼樣的?爲何漢初不得不和親? 第7張

事實上,如果充分了解敵方的話,匈奴騎兵並不是一個可怕的敵人。匈奴人的武器製作非常劣質,組織能力低下,缺乏高效的軍事編制,行軍時又有老弱拖累,遇到打擊難以擺脫追擊。雙方同等規模的軍隊遭遇,在沒有不利地形,補給和士氣正常情況下,漢軍有能力輕鬆戰勝對方。

但這些理想條件,都需要足夠的客觀條件和作戰經驗的積累,才能讓漢軍得到,“一漢當五胡”不是輕鬆實現的。在此之前,無論是漢朝的國力,還是對匈奴的瞭解,對北方地理的瞭解,都是遠遠不夠的,只能靠時間來彌補,尤其是天才將領的實戰摸索。這時候,纔是衛青、霍去病這些名將大展雄風的時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