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黨爭直接導致亡國 明朝有哪些能臣清官?

本文已影響2.51W人 

功臣都惹不起的知府

朱元璋年代的地方官,十分的難做。且不說戰亂過後,百業凋敝,工作壓力極大。外加明初功臣多跋扈,勳貴子弟作惡不斷。而在這時期,偏也有個強硬的知府:臨淄知府歐陽銘。

常遇春北伐的時候,大軍路過臨淄,士兵們在當地大肆打砸搶燒,禍害地方。歐陽銘聞訊後,立刻率領衙差,將鬧事士兵當場杖責。這下可捅了馬蜂窩,常遇春聞訊後殺氣騰騰趕來,大刀片子橫在歐陽銘面前,歐陽銘卻不懼,慨然怒斥說:你的軍隊是皇上的軍隊,我的老百姓也是皇上的子女,老百姓打人都要治罪,我打你的兵有什麼錯?

一番慷慨陳詞,最後竟逼得常遇春當場謝罪。後來徐國公徐達也路過臨淄,行前特意告誡士兵們說:臨淄那個知府,是當初打了常遇春的,你們都給我老實點,犯到他手裏我也沒辦法。

哪都能治理好的費震

在朱元璋執政早期,明王朝還有一位公認的“最牛地方官”——費震。他的特點是:哪裏最窮最亂,就把他派到哪裏,而他也總能把那些最窮最亂的地方,治理成欣欣向榮的樂土。

而他的工作方式,一是善於發現細節,比如他就任陝西參政的時候,剛到任就碰到了土匪侵擾,把官倉糧食給搶奪一空,可他卻一不追查二不剿滅,相反發佈公文,規定凡是借官倉糧食的百姓,可以分兩年還清,結果佈告剛下,土匪們就來自首了。事後費震解釋:這羣土匪只搶糧食不搶錢,顯然是沒有糧食吃的百姓。

二是他比較會獨創,他是中國官場上第一個創造“義務勞動”規定的官員,凡是他擔任地方官的府衙,衙門官吏除了日常工作外,每個月還都有定額,必須要給當地的孤寡百姓,完成規定時間的義務勞動。他在朱元璋執政年代裏,一共做了十二年官,但這十二年裏,他幾乎跑遍了中國所有的省份——哪裏鬧災,就派他到哪裏去。

明朝的黨爭直接導致亡國  明朝有哪些能臣清官?

錦衣衛都不怕的許成

永樂皇帝朱棣,“靖難”奪權後的一大劣跡,便是用極殘酷手段,屠戮建文帝時代的大臣,但他有時候也很仁慈——仁慈的去殺。

比如對駙馬梅殷。梅殷是明朝開國功臣梅思祖的兒子,朱元璋的女兒興國公主的老公。朱棣打到南京的時候,梅殷正奉朱允炆之命,帶兵鎮守淮安,聞聽京城告急,立刻率兵往回趕,等趕到京城的時候,卻正好趕上朱棣佔領南京,登上皇位。對待這個手握重兵的威脅,朱棣拿興國公主做要挾,由興國公主寫信勸梅殷投降,梅殷閱信後大哭一場,爲家小安危,又聽說朱允炆已死,只得違心就範。

梅殷歸京後,朱棣親自迎接,很溫馨的說“駙馬辛苦了。”梅殷卻不軟不硬回答說:“我沒建什麼功勞,談什麼辛苦。”就這一句話,令朱棣殺心大起,三年以後,一次梅殷入朝開會,被都督譚深與錦衣衛指揮使趙曦,攔路推入水中淹死,對外宣稱梅殷“失足落水”。

不巧的是,恰有一個叫許成的都督同知,親眼目睹了案發經過,雖知這其中大有隱情,但剛直的許成,依然在上朝的時候,原原本本的向朱棣陳述了梅殷之死,一時間朝野譁然,梅殷的妻子興國公主,更天天跑到宮裏哭鬧,要朱棣還他丈夫。

被吵的頭大的朱棣,只得下旨處斬譚趙二人,並給梅殷的兩個兒子加官進爵,這才平息此事。值得一提的是,仗義執言的許成,不但沒有受到朱棣的責罰,相反此後還成爲他的親信部將,朱棣後三次遠征漠北,他皆有參加。朱棣過世後,他受命隨同侯爵陳懋帶兵提前回京,確保了明仁宗順利接班。

清貧盡職的賬房先生

作爲整個永樂盛世的賬房先生——戶部尚書夏元吉,曾是個差點被朱棣砍了腦袋的人,靖難之役的時候,夏原吉曾做過朱允炆的“採訪使”,盡心竭力爲朱允炆籌措糧草,朱棣佔領南京後,他被人綁了送到朱棣面前。朱棣問他知罪嗎?夏原吉慨然回答說:臣知罪,但是戶部還有些賬目沒算完,您就是真要殺我,也等我把工作幹完行嗎?就這一句話,朱棣立刻赦免了夏原吉,更隨後委以他重任。

除了善於理財,主持了永樂時代幾次重要經濟改革外,夏元吉得到的最主要評價,就是“古大臣風烈”,也就是道德高尚。他的爲人極其厚道,平江伯陳宣看他不順眼,經常在朱棣面前說他壞話,但是夏原吉卻反而經常讚揚陳宣的才能。他有一次在家辦公,僕人不小心把文件弄溼了,這在明朝是死罪。本來可以處置僕人的夏原吉,反而自己去找朱棣請罪。

他最被人稱道的就是清廉,永樂十九年(1421年),朱棣圖謀第三次北征蒙古,而夏原吉卻竭力反對,他的理由是國家沒錢,盛怒的朱棣當場將他下獄,並下令抄他的家,結果在他的家中,不但沒找到金銀財寶,反而只有幾件破布衣服和瓦器,生活極其窮困,朱棣聞訊後,也感嘆不已。

最好脾氣的厚道閣老

明初最強大的文臣執政團隊,當屬“仁宣之治”時期的“三楊內閣”:楊榮,楊溥,楊士奇。三位牛人中最好脾氣的,當屬楊溥。

他最出名的,就是他的淡定,早在朱棣登基早期,他就是太子朱高熾的東宮洗馬,老資格的太子近臣,朱高煦構陷朱高熾時,楊溥受到株連,在朱棣時代足足蹲了十年牢獄。但楊溥本人卻極其平靜,別人在監獄裏生不如死,他卻天天在裏面讀書,而且絲毫不以爲苦。

明朝的黨爭直接導致亡國  明朝有哪些能臣清官? 第2張

(丘浚雕塑)

仁宣時代,他雖然是內閣重臣,最爲後人稱道的,卻是他的廉潔,一次他的兒子從家鄉來探訪他,楊溥問兒子,一路上有哪個地方官沒有隆重接待你,兒子回答說,江陵知縣對他的接待非常簡單。楊溥得知後不但不惱,反而推薦這位知縣出任知府。

列寧點名的經濟學家

而在明朝十五世紀下半葉的諸多政治人物中,有一個人,雖然在歷史上的評價同樣譭譽參半,但他身後的名聲,卻遠遠超越生前,前蘇聯革命家列寧,給予了他一個至高無上的評價——人類十五世紀經濟學家。

而清末維新變法領袖梁啓超,一次和某外國學者大談重商主義時,曾很自信的拿出這個人的書,對對方說:你們西方近代的經濟理論,這個人的書裏早就提出來了。這本書的名字,叫《大學衍義補》,這本書的作者,就是明朝成化,弘治兩朝名臣丘浚,他的創舉之處,在於他書中的一句話——食貨者,生民之根本也。也就是說,商品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根本。在封建社會,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重商主義理論。

而丘浚爲官,不但在經濟思想上建樹頗多,也同樣有極重的“家鄉情節”,一次丘浚與明孝宗下棋,邊下邊喃喃自語說:將軍,海南錢糧減三分。明孝宗覺得有趣,就跟着唸了一遍,剛唸完,就見丘浚翻身跪倒,高呼萬歲:臣謝皇上,今年海南的錢糧咱就減三分?

堅持尊崇祖制的徐溥

明孝宗朱佑樘的內閣首輔徐溥,算是中國歷史上最喜歡做自我批評的官員了,他每天晚上睡覺前的習慣,就是給自己做自我批評,回憶自己當天做了哪些好事壞事,如果做了一件好事,就給自己左邊的筐子裏放一顆紅豆,如果做了一件壞事,就給自己右邊的筐子裏放一顆黑豆。這個習慣從他年輕時讀書開始,一直保持到他過世。

但徐溥的長處,卻不止是擺樣子,而是真實幹,後來他年老體衰,退休回鄉。那時他有嚴重失眠,一點動靜就睡不着,家鄉官員知道後,爲保證老大人睡的香甜,就把他家宅門口的大路給交通管制了。徐溥知道後把地方官叫來一頓罵,怎麼改的又重新改回來。明孝宗給他的賞賜,一半他拿出來辦教育,設立學堂專教貧家孩子讀書,一半買了條船,在河邊僱人每天義務載人過河。此規矩從此徐家傳承了幾百年,便是當地有名的“徐氏義渡”。一個人最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他真做到了。

好人徐溥做首輔期間,衆所周知的口頭禪就是兩個字:祖制。在徐溥眼裏,凡是朱元璋制定的政策都是好的,凡是朱元璋制定的政策都是對的。當時明朝財政吃緊,戶部尚書葉淇力主實行“開中法”,但徐溥認爲這事違背朱元璋的偉大精神,玩命的反對。可明孝宗力挺改革,徐溥反對無效,只能一直憋氣。後來開中法順利推廣,朝廷增收商業繁榮,可利益受損的權貴不滿,造謠葉淇受賄,關鍵時刻,竟是徐溥挺身而出,證明了葉淇的清白。再後來葉淇退休回鄉,腰包卻羞澀,徐溥慷慨解囊,二人在城外依依惜別,誰知葉淇的馬車剛開動,徐溥又急匆匆的追上來,拉着葉淇的手認真的說:雖然你退休了,話我一定要說,你的改革我依然認爲是錯誤的。

更大的荒唐事,卻是弘治五年(1492年)黃河發大水,中原大地盡成汪洋,兵部尚書白昂受命治水,在中原治水結束之後,白昂提議,爲防止黃河在淮河流域決口,建議朝廷在山東地區加挖河道,以收分洪之效。但是作爲首輔的徐溥堅決反對,他認爲這種辦法既勞民傷財,也沒有實際作用,最重要的是,當年朱元璋都沒這麼修過。就如他質問白昂的話:從朱元璋時代開始,有你這麼修黃河的嗎?結果兩年以後,正如白昂所料,黃河又在淮水流域決口,京杭大運河都被阻斷,害得明王朝只好派遣劉大夏再修黃河,做了無用功。《明經世文編》裏就嘆息,當初明朝要是聽了白昂的,就不用這麼折騰了。

八虎中的好標兵高鳳

在明武宗朱厚照在位的早期,以劉瑾爲首的宦官“八虎”把持朝政,然而這八位被後人罵做“權奸”的宦官,卻也不能一概而論。

“八虎”之中的高鳳,就是以嚴謹治學著稱的,他是朱厚照做太子時候的伴讀太監,對朱厚照的學習抓的非常緊。即使是抨擊朱厚照寵信太監的文官們,也多有人稱讚他“敦厚職守”。在朱厚照登基早期,羣臣們要求他罷黜宦官的時候,高鳳最早提出來向文官們求和,主動隱退。

劉瑾得勢後,宦官們皆雞犬升天,卻唯獨高鳳,不斷的向朱厚照請求辭職。他死於正德四年(1509年),當時不但得到明王朝的隆重追悼,大學士李東陽還主動爲他寫墓誌銘。

明朝的黨爭直接導致亡國  明朝有哪些能臣清官? 第3張

(徐階畫像

海瑞背後的兩個男人

作爲明朝中後期傑出的清官海瑞,他能夠以剛直的品質浮沉官場,歷經數次政治迫害而不死,除了他自己堅強的品格外,也同樣因爲當時明朝許多重臣的庇護。衆所周知的,是海瑞在朱厚熜時代,上書抨擊朱厚熜的亂政,在內閣首輔徐階的庇護下才得以保住性命。

而在此之前,海瑞還得到過另一個政治人物的保護。他擔任淳安知縣的時候,曾經因拒絕行賄,得罪了嚴嵩的親信鄢懋卿,事後鄢懋卿本打算羅織罪名,將他革職。但關鍵時刻,時任刑部尚書的朱衡出面相救,才幫海瑞保住官職,否則當時就罷官的海瑞,也鬧不出他後來的動靜了。

讓海瑞都感動的清臣

海瑞因爲上書斥責嘉靖帝朱厚熜被下獄,關押詔獄期間,幫助過他的,還有一位特殊的小人物——一位蘇州籍的獄卒。

海瑞入獄期間,他因敬佩海瑞的人品,對海瑞照料倍至。後來海瑞就任應天巡撫,還特意去他的家鄉拜訪他,但他聞聽海瑞前來,立刻帶着妻兒老小躲出去了。鄉鄰們問他爲什麼,他答:如果我見了海大人,你們一定會託我求海大人辦事,如果我答應你們,就壞了海大人的名聲,更壞了我當初照料海大人的初衷,如果不答應你們,就得罪了你們,所以我還是躲出去好。

聞聽此事的海瑞慨嘆說:我一直以爲我自己鐵面無私,其實還差得遠啊。這位獄卒的姓名,明朝各類筆記的說法各異,但是透過這則普通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的,卻是兩位知音拋卻了利益的純真友誼。

爲政敵平反的鄒元標

萬曆晚期東林黨的崛起,在後來的天啓,崇禎兩朝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在萬曆死後,隨着明光宗和明熹宗的即位,東林黨一度執掌大權,而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結了朱翊鈞時代的一樁舊案——平反張居正。

明朝天啓二年(1622年),經諸多大臣堅持,明王朝恢復了張居正的名聲,並給予撫卹,主持這件事的人,就是東林黨大佬,在萬曆五年張居正奪情事件中,因抨擊張居正而被打的死去活來的鄒元標。別人曾問他爲什麼這樣,鄒元標的回答是:當年我批他,是盡我作爲一個官員的本分,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他有多不容易。經過四十年的時間,他終於理解了張居正。

就事論事的禮部尚書

在張居正家人遭清算的時候,滿朝文武要麼跟風,要麼緘口不言。最早爲張居正家小說話的,居然是張居正的敵人——禮部尚書于慎行。

張居正當權時代,于慎行是出名的“倒張英雄”。御史劉臺因彈劾張居正獲罪,慘遭發配流放,人人跟躲瘟疫似的躲着,唯獨于慎行不懼,大搖大擺去看望劉臺,甚至贈詩共勉。說起來,張居正還是于慎行的恩人,朱翊鈞剛登基時,于慎行只是個二十七歲的翰林院修撰,被推薦做朱翊鈞的講官,有人認爲他太年輕,是張居正力排衆議,給了他這個飛黃騰達的機會。

明朝的黨爭直接導致亡國  明朝有哪些能臣清官? 第4張

(海瑞雕像)

所以後來張居正曾質問于慎行,說我對於有卓拔之恩,你爲什麼要對我這樣。于慎行正色說:正是因爲您對我有恩,所以我纔要用這種方式規勸您,讓您不要犯錯誤。事後于慎行在張居正排擠下,不得不辭官回鄉,直到張居正過世後才得以復職。

但他復職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信給正趕往湖北抄張居正家的丘橓,信中對丘橓說,張居正雖然劣跡斑斑,但是對爲了國家日夜操勞,他遭人罵的許多事,都是爲了國事得罪了人。他當權的時候,大家攝於他的權勢,不敢規勸他的錯誤,他倒臺以後,大家又爭相指責他的錯誤,卻又不再提他的功勞。而且張居正的母親,已經八十多歲了,他的子孫們,也多是些文弱書生,即使張居正有罪,也不是他家人的罪過,您去湖北抄家,可一定要網開一面啊。

明朝的黨爭直接導致亡國  明朝有哪些能臣清官? 第5張

(于慎行畫像)

練兵各有方的名將們

晚明的衰敗,一個表現就是軍備廢弛,從明朝中後期以來,士兵在作戰中貪生怕死,甚至再惡鬥中崩潰,都是許多軍人的常態。爲了應付這種局面,許多名將也有自己的辦法。

比如馬林的父親——嘉靖第一勇將馬芳,他的辦法就是設立督戰隊,全是由百步穿楊的神射騎兵組成,作戰的時候遊蕩在戰陣後,有發現主動跑的,二話不說就是一箭。

後來指揮抗倭援朝戰爭的遼東名將李成樑,他的辦法也是設督戰隊,不同的是他親自帶隊拿刀砍,有潰退的被他看見,上來當頭就是一刀。

然而按照明朝中後期文學家徐文長的記錄,最有辦法的還是抗倭名將戚繼光,他的方法就是敲鼓。他的戚家軍裏,按照不同的要求,編訂了不同的鼓點旋律,如果部隊出現潰退,就命令敲進軍鼓,鼓聲之中,士兵必然能夠重新振奮。

後來徐文長遊歷北方,在山西見到在此地任御史的好友梅如楨,說起戚繼光的辦法,梅御史好奇的問:“這辦法有沒有可能在我這裏推廣。”徐文長答,你學不來,那是人家平時苦練出來的。

明朝的黨爭直接導致亡國  明朝有哪些能臣清官? 第6張


(徐文長畫像)

血戰到底的明朝將軍

後人說起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開始的遼東戰爭,多說女真八旗神勇,明軍不堪一擊,然而從是年四月十八日,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起兵開始,絕大多數的戰爭中,明軍同樣表現出了英勇頑強的一面。

東州之戰中,總兵張成萌率領一萬大軍,最終全軍覆沒。清河之戰中,總兵鄒儲賢也率軍抗擊到最後,與城池玉石俱焚,所部數千兵馬全部殉難。在之後的薩爾滸之戰中,杜鬆和劉廷兩部同樣奮戰到最後。絕大多數的明軍,都盡到了自己保家衛國的職責。

然而戰敗的原因,薩爾滸之戰戰前總指揮楊鎬就曾奏報說,當時遼東地區兵馬缺額嚴重,能作戰的士兵只有兩三萬人。而在薩爾滸戰後,繼任遼東經略熊廷弼也曾反思說,遼東地區的明軍,僅火器裝備這一項上,缺額就非常嚴重,許多軍隊雖然有火器,但是彈藥卻嚴重不足。遼東初期戰事的共同劇本,都是雙方對壘,明軍一度擊退敵人攻擊,但很快彈藥耗盡,明軍覆沒。準備不足加實力嚴重削弱,纔是明軍失敗的真相。

明朝的黨爭直接導致亡國  明朝有哪些能臣清官? 第7張


(劇照:遼東激戰)

最悲情的戰將盧象升

崇禎執政時代,在與農民軍作戰中功勞卓著的名將盧象升,曾經這樣形容過明朝政府軍的紀律敗壞程度:當時明朝政府軍,在戰鬥中最擅長乾的就是殺良冒功,不但經常屠殺老百姓冒充敵人首級領賞,甚至還經常挖老百姓家的墳墓,扒出新下葬的屍首,來冒充敵人的屍首。這樣的兵打仗自然不靠譜。

盧象升參加的第一場戰鬥中,他的部隊與農民軍一接觸,就全線崩潰,幸虧他當機立斷,立刻斬殺了幾個逃亡的士兵,並帶頭衝進敵陣,這才扭轉了戰局。盧象升自己回憶這場戰鬥也心有餘悸,他在給朋友的信裏憤憤不平的說:要不是我反應快,就被這羣人害死了。

晚明與農民軍作戰的諸路將領裏,盧象升也是對農民軍本質看的最清楚的一個,就像他給崇禎的奏摺裏說,所謂的這些反賊,要麼是沒飯吃的老百姓,要麼就是被拖欠工資的政府軍士兵。

這個累積斬殺農民軍數十萬的猛將,內心其實一直是非常憤懣的,就像他在奏摺裏對崇禎說,“朝廷裏的這羣言官,根本不懂軍事,也不瞭解前線的情況,張口就喜歡亂罵人,我們這些辛苦打仗的,就算有打仗的辦法,又怎麼能放開手腳幹活呢?”

他帶兵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則,衝鋒的時候帶頭衝,沒糧食的時候,他帶頭不吃飯,用實際行動感染士兵們。他戰死在抗擊清軍入侵的鉅鹿會戰中。

當時他受楊嗣昌陷害,兵力全被楊嗣昌調走,以兩萬殘兵獨抗十萬滿洲八旗,最終壯烈殉國。死訊傳來的時候,他曾經做過地方官的宣大地區,老百姓自發爲他舉孝,對這樣一個耿耿忠臣,崇禎居然因楊嗣昌讒言,好幾年拒絕撫卹。他的遭遇,可謂晚明忠臣中的縮影。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