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挾民渡江”是僞善嗎?他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3.04W人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漢族,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爲先主。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其臨死前舉國託付給諸葛亮的行爲被陳壽贊爲“古今之盛軌”,後世衆多文藝作品以劉備爲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漢昭烈廟爲之紀念。

劉備“挾民渡江”是僞善嗎?他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三十萬大軍南下荊州,劉備無力抵抗只能棄城逃跑,在逃跑途中許多百姓主動跟隨,劉備心中不忍決定拋棄妻兒,帶着百姓共同逃難。他在逃離途中幾次被曹軍追上,每次都要面臨巨大的危險,但他並沒有放棄這些百姓,數次拋下妻兒隻身逃生。

長阪坡之戰中,劉備再次被曹操大敗,並拋妻棄子,再一次隻身逃亡。雖然最終他和諸葛亮等策劃了一系列戰役,但多數都以失敗告終,最終在白帝城去世。

僞善者指的是那些表面上善良親切,但內心深處卻十分狡猾虛僞的人。劉備雖然並不是完全沒有私心的人,但他卻並不是一個僞善者。他之所以“拋妻棄子”隻身逃亡並不是爲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是爲了保護百姓的生命安全。他的這種行爲體現了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是一個胸懷天下的領袖,希望建立的是一個和諧安定的社會。因此,他的行爲並非出於私心而是出於公心。

“挾民渡江”並不是劉備逃離荊州時的唯一行動。在逃亡途中,他還派遣關羽率領一部分軍隊保護難民渡江。關羽雖然在這次戰役中表現出了英勇無畏的精神,但最終還是被曹操和孫權聯軍擊敗並殺害。

劉備在逃亡途中不僅面臨着重重困難和危險,還要時刻關注着百姓的生命安全。他深知自己作爲一個領袖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因此他並沒有放棄這些百姓,而是選擇與他們共同逃亡。這種行爲體現了他作爲一個領袖所應該具備的品質和擔當。

總之,“挾民渡江”並不是劉備的僞善之舉,而是一個真正善良、有擔當的領袖所應該做的事情。雖然他在逃亡途中面臨着重重困難和危險,但他並沒有放棄這些百姓,而是選擇與他們共同逃亡。這種行爲體現了他作爲一個領袖所應該具備的品質和擔當。劉備是一個具有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領袖,他希望建立的是一個和諧安定的社會。因此,他的行爲並非出於私心而是出於公心。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