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的漢族宮殿建築:養心殿的歷史沿革

本文已影響6.62K人 

養心殿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宮殿建築,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後居住在養心殿。

養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清初順治皇帝病逝於此地。紫禁城的建造者只把養心殿作爲一座爲皇帝臨時休息而設的宮殿,僅此而已。康熙年間,這裏曾經作爲宮中造辦處的作坊,專門製作宮廷御用物品。養心殿是一獨立的院落,南北長約63米,東西寬約80米,佔地5000平方米。養心殿爲工字形殿,前殿面闊三間,通面闊36m,進深3間,通進深12m。黃琉璃瓦歇山頂,明間、西次間接捲棚抱廈。

歷史悠久的漢族宮殿建築:養心殿的歷史沿革

該殿清雍正時重修。自雍正到清末的二百年間,皇帝多在這裏居住和進行日常活動。正廳設有寶座、御案。寶座後設有書架,藏有歷代皇帝有關"治國"經驗、教訓的著述,專爲傳給新皇帝閱讀。一些官員在提拔、調動之前常被領到這裏覲見皇帝,這種儀式叫"引見"。西間是皇帝批閱奏摺,以及同軍機大臣策劃軍政活動的要地。

一個節儉的表率,但畢竟變成了皇帝寢宮,養心殿的陳設也越來越奢華。到了晚清,殿內陳設品竟達七百八十餘件!從雍正皇朝明代和清代初期,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據說康熙皇帝死後,他的兒子雍正爲了表示守孝,沒有入住乾清宮,而是居住於養心殿。後來,雍正皇帝就把養心殿作爲他的寢宮,沒有再搬到乾清宮。另一原因,雍正入住當時陳設樸素的養心殿,是想爲天下人做表率,從雍正開始到宣統皇朝爲止,清代共有八個皇帝居住於養心殿。順治、乾隆和同治三個皇帝逝於養心殿。

歷史悠久的漢族宮殿建築:養心殿的歷史沿革 第2張

自雍正到清末的二百年間,皇帝多在這裏進行日常活動,包括處理政務。養心殿的前殿是皇帝處理政務、接見大臣、學習與休息的場所。正門設有寶座和御案,還有書櫥,內藏曆代皇帝治國經驗教訓等記載與書籍等。清代皇帝經常在這裏召見大臣,有時也在這裏接見外國使臣。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皇帝在這裏接見過羅馬教皇使臣嘉樂,親自接過嘉樂所進的教皇表章,並賜給嘉樂若干衣物用具等。養心殿外院的矮小房屋是太監值班的處所,官員們就在這裏等候皇帝召見。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皇帝死後,西太后施展計謀除掉了輔政八大臣,從而得以控制皇權。在同治和光緒皇帝年幼時,養心殿前殿的東暖閣,曾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和東太后(慈安太后)垂簾聽政的地方。當時小皇帝坐於前座,西太后坐於後座,兩座之間由一道黃色紗簾隔開。所有的決策就由黃色紗簾後的西太后作出。西太后以"垂簾聽政"的方式,統治中國達四十八年之久。

歷史悠久的漢族宮殿建築:養心殿的歷史沿革 第3張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2016年3月16日在港介紹故宮發展歷程時,透露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共需2.2億元,此前恆隆地產主席陳啓宗和當代國畫大師崔如琢共捐贈1.4億元,仍差8000萬元。後有位不願透露身分的港商表示願捐助8000萬差額。

單霽翔稱,養心殿在故宮古建築羣中舉足輕重,承載了清朝順治帝起8個皇帝的故事,"垂簾聽政"就發生在養心殿。此次修繕將最大限度保留文物歷史信息,傳承傳統修繕的技藝。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