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監要想活着出宮到底有多難 他們需要掌握着什麼

本文已影響2.34W人 

在清朝的皇宮裏做太監可不是我們普通人想的那樣只是端茶送水做個下人那麼容易,根據歷史上的記載這份工作可不好乾,不僅要自己毀掉身體進宮給人家當奴才,還隨時面臨着被那些皇室成員砍頭的危險。所以,不到萬不得已,誰願意去幹這種工作,那些當太監的人進宮的目的只有一個,先填飽肚子能活命就是萬幸。可是,還是有些太監一旦在宮中站穩了腳跟,憑着自己的能耐就可以做到呼風喚雨,在朝廷內外混得也是風生水起。

他們在宮裏待一段時間之後便能摸清楚這裏面的門道,如果掌握了以下幾個皇宮中的“潛規則”,那麼,他很可能就能在宮中站穩自己的腳跟了。

古代太監要想活着出宮到底有多難 他們需要掌握着什麼

慈禧舉辦六十大壽的時候,文武百官都想趁着這次機會好好表現,爭取能夠讓老佛爺記住自己。那些在外做官的臣子們都馬不停蹄的將自己精心準備的賀禮送往京城,但是,他們卻不懂這紫禁城裏的規矩,即使送的禮物十分厚重那也像往海里丟了一枚繡花針,絲毫沒有音訊。

那些在京的官員經常在宮裏晃悠,懂的規矩自然就很多,他們將大部分的錢都賄賂了那些太監們,讓他們想辦法把自己的賀禮送到慈禧的面前,那結果自然可想而知。當時軍機大臣剛毅就花了重金賄賂了慈禧身邊的太監,結果他送的那十二扇屏風自然就擺在了老佛爺的寢宮之內,上面對他的恩寵自然就少不了了。

古代太監要想活着出宮到底有多難 他們需要掌握着什麼 第2張

晚清時期朝廷建立了郵政部,這個新產生的部門是由唐紹儀和張百熙負責的,但是,這兩人卻都看對方都不順眼,明爭暗鬥自然少不了,這樣一來將衙門的業務都給延誤了。光緒皇帝派身邊的太監向這兩個人傳達口諭,準備不留情面的辱罵這兩個大臣。

唐紹儀一眼就看出這個太監來者不善,從他那傲慢的神情裏就知道準是皇帝讓他傳什麼狠話來了,這位侍郎毫不吝嗇的先塞給了太監四百兩的銀票,結果就是一句罵沒捱到,太監回去之後還給他在皇帝面前說了好話。但是,張百熙的眼力見兒就差多了,遭到怠慢的太監毫不留情的將皇帝口諭傳達給了他,被罵了個狗血噴頭,沒過幾天便被活活氣死了。

古代太監要想活着出宮到底有多難 他們需要掌握着什麼 第3張

宮中專門有一個大戲臺,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便會請來京城裏最出名的戲班子進宮表演,那些在京的大臣們都會被邀請來一同看戲。

慈禧老佛爺在戲臺對面的鑲嵌着玻璃的房子裏看戲,她在裏面想躺想坐都可以,就連方便的地方也有。但是,外面的大臣們可沒有這麼舒服了,戲沒有散場誰也不準提前離場,一旦內急的大臣便需要求助於身邊的那些太監了,他們打點一些銀子便可以藉助太監提供的梯子翻出牆去方便,一連幾天的大戲讓這些太監們的收入也頗爲可觀。

古代太監要想活着出宮到底有多難 他們需要掌握着什麼 第4張

敬事房裏擔任職務的太監,是專管皇帝房事問題的。每天在皇帝晚餐前後就託着一個盤,跪着呈到皇帝面前,盤中盡是象牙做成的籤牌,每一根籤頭上,有些是黃色,有些是紅色,有些是藍色,這些顏色是表示後、妃、貴人的等級,上面還有黑字,寫明許許多多名字,皇帝就揀出一根籤,太監就唯唯而退。

皇帝的後宮佳麗衆多,爲了顯示雨露均沾,所以每天晚上到哪個妃子宮中便由皇帝親自翻牌子,這樣看似公平合理,其實這裏面的貓膩可多了去了。太監們根據妃子們的賞賜會將她們的牌子放在皇帝最習慣翻的地方,那些牌子的擺放順序早就做了手腳。不過太監們也會揣測上意,他們覺得皇上喜歡去哪位妃子那裏就會暗中提醒牌子所在的位置,這種掩耳盜鈴的方式皇帝倒也十分喜歡。

古代太監要想活着出宮到底有多難 他們需要掌握着什麼 第5張

那些在朝廷上得到封賞的大臣們往往會上前磕頭謝恩,但是,要想將殿中的磚頭磕出響聲可不容易,有可能你頭皮都磕破皇帝也聽不到你磕響頭。但是,你要能提前買通宮裏的太監,他們就會告訴你那塊磚是空的,只要你在上面稍微用力一磕就會發出不小的響聲。

頤和園大大小小的湖不少,那裏自然十分潮溼,各種蚊蟲和蛇就在裏面出沒。有一種叫做箭桿子的蛇膽子很大,每到夏天便會在石頭上、臺階上享受日光浴。那些宮女們往往被這些蛇嚇得不輕,但是,慈禧太后爲了顯示仁慈不讓輕易打蛇,這便讓太監們掌握了一項新技能---挑杆。這些宮女們整天在老佛爺身邊轉悠,萬一哪天說句他們的閒話,很可能就會要了這些太監們的命,所以他們就會主動和這些宮女們打好關係,幫助她們驅除那些蛇蠍昆蟲,順便也能讓她們在老佛爺那裏美言幾句。

古代太監要想活着出宮到底有多難 他們需要掌握着什麼 第6張

清朝鼎盛時期,老撾一次性進貢了四頭大象,加上之前其他鄰國進貢的大象一共有三十多頭,皇宮裏就有專門飼養這些大象的太監。他們還掌握這一項特殊的技能就是能夠採象黃,這是一種非常珍貴的中藥材,同時也能製作成佩戴的手串。它其實是大象體內所生出的結石,佛教裏認爲這種結石是聖物,所以十分珍貴。但是,能夠找到象黃的人少之又少,那些有經驗的太監是絕對不會外傳自己這門手藝。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