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歷史上的魯肅真的是個憨厚呆萌的老好人嗎?

本文已影響1.48W人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魯肅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是一個不怎麼出彩的老好人,憨厚耿直,甚至有點呆萌。諸葛亮出使東吳時,先是舌戰羣儒,再是草船借箭,出盡了風頭,而魯肅像個小跟班一樣陪着諸葛亮;魯肅去討要荊州時,看到劉備哭哭啼啼的就心軟,每次都是無功而返。

揭祕:歷史上的魯肅真的是個憨厚呆萌的老好人嗎?

不得不說,魯肅是一個被《三國演義》矮化,但是能量很大的人,即使與諸葛亮、荀彧、郭嘉相比,也毫不遜色。篇幅有限,我挑幾件有代表性的事情說一下:

榻上策

建安五年,魯肅剛到東吳時,就向孫權提出了“榻上策”,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相似的策略,但是比“隆中對”早了整整7年。“榻上策”的主要觀點如下:

1.漢室基本玩完了,我們也幹不過曹操,我們在江東有了立足之地。(這點體現了魯肅非常務實的態度,諸葛亮、荀彧到死都還在匡扶漢室)

2.趁着北方還一鍋粥,先幹掉黃祖(荊州的江夏郡),再進攻劉表奪取荊州,並且把長江以南全給佔了,跟曹操劃江而治。

3.這時候就可以稱帝了,然後找時機統一天下。

雖然此時孫權想先守住父兄留下的基業,並未採納魯肅的意見,但也覺得魯肅才堪大用。

聯劉抗曹

劉表死後,魯肅又向孫權建議,佔領荊州是成就帝業的關鍵。劉備是個人才,之前依附劉表,如果他能和劉表的兒子和平相處,我們就和他們交好;如果窩裏鬥,我們就趁機佔了荊州。所以魯肅申請以弔唁劉表的名義去荊州探聽虛實,孫權批准了。

可是魯肅纔剛到夏口,就聽說曹操已經向荊州出兵了。等他到了南郡,劉表的兒子劉琮已經獻出荊州投降曹操。魯肅當機立斷,在當陽長阪(今湖北當陽境內)找到了劉備,勸劉備與孫權聯合,共抗曹操。

劉備此時已是喪家之犬,曹操也一直窮追不捨,聽到魯肅的來意之後非常高興,並派諸葛亮出使東吳。在這要說明一下,聯合抗曹的策略是魯肅最先提出的,也是魯肅促成的,並不是諸葛亮,也不是周瑜。(劉備與權並立,共拒中國,皆肅之本謀)

東吳得知曹操率大軍準備渡江,羣臣都主張投降,只有魯肅堅持抗戰,並勸孫權:其他人投降了都還可以繼續升官發財,只有你不能投降啊。並建議孫權召回周瑜共同抗曹,這纔有了赤壁之戰。

揭祕:歷史上的魯肅真的是個憨厚呆萌的老好人嗎? 第2張

借荊州

赤壁之戰後,荊州的七個郡被曹操、劉備、孫權三家瓜分(孫權只佔了南郡)。劉備來到京口拜見孫權,想要都督荊州(實際上是借南郡,以便管理荊州)。衆人包括周瑜不止反對,還建議孫權軟禁劉備。只有魯肅勸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一是南郡在前,而大本營在後,可以利用劉備先擋住曹操,東吳就有機會休養生息;二是東吳實力尚弱,不足以對抗曹操,只能跟劉備聯盟,聯合兩家的勢力。

魯肅死後,孫劉聯盟很快就完蛋了。先是東吳打荊州,關羽戰死;再是劉備打東吳,夷陵大敗。後來在諸葛亮的努力下才再次恢復聯盟,但雙方已互生嫌隙,而且也元氣大傷。

衆人只考慮眼下的得失,唯有魯肅深謀遠慮。雖然周瑜與魯肅在對待劉備這件事上有分歧,但是他臨死前還是寫信給孫權,讓魯肅接替他的職位。試想,一個好好先生,怎能當此大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