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不是“閹黨”而是“東林”? 淺談“東林黨”的前世今生

本文已影響7.79K人 

首先談一下對東林黨最初的認識,小時候在家看過一本老版的《時文選粹》,裏面有一篇文章記憶猶新,說的是以楊漣,左光斗爲代表的東林六君子,因爲在朝中與魏忠賢的閹黨進行抗爭,遭到閹黨迫害,六位正直的大臣被折磨致死的事蹟。

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不是“閹黨”而是“東林”? 淺談“東林黨”的前世今生

時隔多年,依舊記得那些文字描繪的一幕幕觸目驚心的場景,六君子被拷打致死,不允許下葬,屍首就扔在牢房,以致收容之時僅有殘骨數根,血衣碎布數片......。最令人髮指的還是閹黨爪牙們將六人的喉骨剔出,送給魏忠賢,最後被太監們化爲灰燼,灑在酒裏爭吞而盡。

東林黨,留給我的第一印象便是鐵骨錚錚,慷慨壯烈。

然而,後來再去通過各種文獻史書去了解這個團體後,卻逐漸發現自己昔日的觀點太過於片面。東林黨並非只有他們刻意展示給世人的一面,真正的東林黨,熱衷的並非是興國安邦,朝政大局,而是一個封建王朝的權利遊戲中一顆特殊的棋子,附着在皇權上,既是一味良藥,也是一顆毒瘡。

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不是“閹黨”而是“東林”? 淺談“東林黨”的前世今生 第2張

東林黨,我們首先要明白這不是一個政黨,這是一個朋黨。政黨是有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政治理想的,但是朋黨不一樣,朋黨是利益集團,爲了某些共同的利益聯合在一起,排斥異己,爭奪權力,朋黨成員之間的關係,用勾結最爲恰當。

東林黨誕生之初還是很有正面意義的,萬曆三十二年,東林書院在名士顧憲成等人的修復下,成了當時江南士大夫階層的聚集地,大家聚在一起鍼砭時弊,倡導廉政清明。總的來說,這些人代表着當時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承載的是千百年儒家正統思想潮流。但是,一個組織,先不看他的性質,我們來分析一下他的成員和利益階層。

當時參與進東林黨講學活動的,大多數都是那些飽讀詩書的文人雅士。但是,這些人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科舉不順,沒當上官,在那個學而優則仕的年代,考不上科舉,心中自然聚集了大量的不滿和怨恨,這種情緒彙集,矛頭對準的必然是當權者,朝廷。

再者,東林黨起源於江南,那裏自古以來便是商賈富庶集聚之地,一個團體想要生存下去必須找到一個財力上的依靠,作爲回報,這個財力提供者的利益便成爲了那個團體的捍衛目標。

因此,東林黨初期便有一顆不良種子種下,此後幾十年,隨着這顆種子漸漸發芽,開始扭曲這個團體的核心價值觀,引導社會風尚的理念開始被一種名爲政治鬥爭的方式所取代。

清流很快便成了一張虛僞的畫皮。

萬曆年間,朝廷中的東林黨勢力對抗的是皇權,萬曆皇帝想廢太子,結果遭到了東林黨的口誅筆伐,東林黨堅決反對萬曆皇帝的主張,他們的理由是祖制,立長不立賢。太子朱常洛是長,無論如何該爲太子儲君。這場大爭鬥,最終以東林黨獲勝而告終,同時也讓東林黨嚐到了政治鬥爭的甜頭,皇上都服軟了,天下還有誰與爭鋒?

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不是“閹黨”而是“東林”? 淺談“東林黨”的前世今生 第3張

當閹黨誕生後,東林黨自然不可避免的與其展開了博弈,在政治黑暗的天啓朝,閹黨大權獨攬,狠狠壓制了東林黨。我們且不說二者好壞,閹黨實際上是皇權的代表,東林黨則是主要文官代表,二者在封建王朝這盤棋中,形成的是微妙的平衡。這個平衡雖然不能保證國家興旺,卻能保持朝局穩定。這個時期的明朝雖然已經氣息奄奄,但是尚可堅持,邊患與社會矛盾還不至於拖死王朝。

但是,這個平衡在崇禎登基後卻被打破了,崇禎拿下閹黨的那一刻,不是收回朝政大權,而是拱手將朝政大權相讓於東林黨。至此,東林黨一家獨大,開始顯露出清流背後的迂腐和黑暗,成爲一柄暗劍,架在大明王朝的脖子上。

東林黨當政的那些年,朝中再難出現救國危難的名臣,反而出了一堆高談闊論的政治白癡,瘋狂的攝取權益,崇禎是個想辦實事的皇帝,但是面對這樣一羣昔日慷慨陳詞,是報國恩的大臣,他無奈的發現這其中竟然沒有靠得住的。

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不是“閹黨”而是“東林”? 淺談“東林黨”的前世今生 第4張

撤,殺,換。一朝換了50個大學士,諷刺的是崇禎,但是誰又能想到崇禎一次次滿懷希望的提拔新人,一次次的又失望透頂的無奈。1644年,明朝滅亡的那一天,朝中大臣,那些清流們有誰去給這位苦命的皇帝說一句公道話。沒有,只有李自成進京後,爭先恐後地去闖王那裏報名,以期保全自己的富貴。

一年多後,南京城破,帶頭跪在城門口迎接清軍的正是東林黨領袖錢謙益。那一刻,文人尊嚴又何在?幾十年前東林書院中的慷慨激昂實際上就是這般下作?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