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降宋被稱爲“納土歸宋”,爲什麼還在後世留下美名?

本文已影響3.25K人 

在北宋南征北戰統一中國的時候,南方兩浙地區的一個國家,毅然將自己治理的十三州,一軍、八十六縣全部獻給了北宋王朝,史稱“納土歸宋”。這個國家就是吳越國。

吳越當時的疆域包括了浙江全省、上海以及江蘇等地,國內經濟發達,民生穩定。吳越國“納土歸宋”的善舉,使得這裏的人民免於了戰火的屠戮,經濟文化得到了保障,因此在後世留下了很大的美名。

吳越降宋被稱爲“納土歸宋”,爲什麼還在後世留下美名?

不過吳越國畢竟是歸降,在歷史上主動向強者歸降的小國家並不少,爲何只有吳越留下了如此的美名呢?吳越的“納土歸宋”有什麼特殊的呢?我認爲主要在於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尊中原王朝爲正統是吳越的基本國策

吳越國的建立者是錢鏐。他原本是唐朝的一員大將,在佔據了兩浙的地盤後,開始將兩浙地區經營爲自己的割據勢力。

後梁滅唐後,朱溫對於遠在兩浙的錢鏐無力征討,便正式冊封錢鏐爲吳越王。實際上當時的吳越國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小朝廷了,因此有許多臣子建議錢鏐稱帝,畢竟當時南方已經有許多小國家稱帝了。

吳越降宋被稱爲“納土歸宋”,爲什麼還在後世留下美名? 第2張

但是錢鏐深知自己勢單力薄,必須找一個靠山作爲依靠。他便拒絕稱帝,同時堅定地以中原王朝爲正朔。此後,中原王朝的歷任朝代,吳越王都要前往朝貢接受冊封。

正是因爲錢鏐的這個策略,使得吳越國在戰亂的五代十國時期有了一個穩定的靠山,國內極少發生戰事,而吳越的經濟文化實力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更爲難得的是,吳越王錢鏐在臨終前遺訓中叮囑後人,吳越國英始終以中原王朝爲正朔,如遇到真正的明君時,更要順應中國統一的潮流。

因此,繼位的幾任吳越王都繼續以中原王朝爲正統,甚至還將自己的年號撤去,改以中原王朝的年號紀年。

正是這種一以貫之的思想,讓吳越王錢俶在面對北宋的統一形式時,主動選擇了將所轄領土和人民獻給北宋,使得境內人民免遭戰火之苦。

二是吳越國是主動歸降,沒有抵抗

吳越國在宋太祖趙匡胤在位時,就曾經在經濟上給與趙匡胤極大幫助,當時吳越與北宋關係相處融洽。在趙匡胤採用“先南後北”的方針統一中國南方時,先行進攻的爲荊楚、後蜀等地,然後爲南唐和吳越。

吳越降宋被稱爲“納土歸宋”,爲什麼還在後世留下美名? 第3張

在趙匡胤攻滅了湖南和後蜀以後,已經具備了一統天下的氣象和實力。南唐和吳越便表示了自己的臣服。但是南唐李後主並不甘心屈居人下,暗地裏調動人馬準備組織抵抗,然而卻給了趙匡胤攻滅南唐的藉口,被一舉攻滅江寧,南唐就此滅亡。

此時南方僅剩餘吳越還是獨立的政權。由於趙匡胤統一全國時,吳越給與了大量經濟上的援助,甚至在趙匡胤攻滅南唐時,錢俶決絕李後主的求援,而是出兵相助北宋攻滅了南唐。因此錢俶曾希望以臣服的方式向北宋效忠,但卻被趙匡胤拒絕。

趙匡胤顯然不希望在自己的統一政權裏還有其他小朝廷的存在,因此吳越國統一到北宋是勢在必得的。至此,吳越王錢俶別無選擇,爲了避免自己境內人民遭受戰火之苦,主動選擇將所轄領地及人民歸於北宋。

所以,在趙匡胤統一中國的戰爭中,吳越國是僅有的主動獻地的,雖說是逼於無奈卻也同樣繼承了先祖遺訓並保護了境內人民,也是值得肯定的。

三是錢氏子弟在歷朝中名人輩出

錢氏一族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長盛不衰的家族。自吳越王錢鏐之後,錢氏一族名人輩出。在“納土歸宋”之後,錢氏一族在宋朝不乏身居高位者,封郡王、國公者更是多達二十多人,封侯拜相、入朝爲官的更是多達百人。

而宋朝以後,更有明朝錢謙益、清朝錢大昕等歷史名人。可以說,錢氏一族在宋朝以後是十分顯赫的一個家族。

因此,吳越“納土歸宋”的事蹟就更加顯得尤爲難得和值得讚揚。正式因爲吳越王的這個選擇,才使得中國歷史上能夠留下這麼多的名人大家。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