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能向漢獻帝和曹丕稱臣 孫權爲何不向曹操稱臣

本文已影響3.03W人 

還不知道:孫權爲何不對曹操稱臣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孫權沒有向曹操稱過臣,他只向漢獻帝稱臣,此後漢獻帝禪讓大位給曹丕,孫權又向曹丕稱臣,那麼他爲什麼不向曹操稱臣呢?

因爲沒有理由嘛!曹操頂天了就是一個魏王和大漢丞相,在魏國他是國王,在漢朝他是丞相,而孫權是漢朝的吳侯,漢朝的侯爵如何向漢朝的丞相稱臣呢?

爲此,孫權即使在赤壁之戰戰勝後,想要討好曹操,其實也沒辦法向他稱臣。但是他可以用其他方式緩和兩家之間的關係,比如聯姻。

孫權能向漢獻帝和曹丕稱臣 孫權爲何不向曹操稱臣

赤壁之戰獲勝後,孫權銳氣正旺,怎麼可能稱臣呢?

曹操收拾了袁紹以後,打算南下征服劉表和孫權。大軍剛到荊州,除了劉備在新野抵抗了一下以外,荊州集團全線投降。

曹操很得意,他認爲一統天下指日可待了。沒想到這個時候劉備和孫權結成聯盟,在赤壁大戰中擊敗了曹操。

這個時候的孫權如日中天,一方面他早就已經是江東之主,另一方面,他憑藉這次的勝利,徹底奠定了自己在江東的地位,讓大家覺得跟着孫權有好日子過。曹操是出了名的漢賊,至少在南方各路集團眼裏是這樣。孫策的立身之本,其實就是要從曹操的許昌奪取漢獻帝,可惜這一計劃被他的早逝給破壞了。所以孫權這個時候是不可能向曹操遞出橄欖枝的。因爲他剛剛穩住了自己在江東的地位,正是收買人心的時候。這個時候他如果向曹操稱臣,那麼之前做的一切,可就都白搭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高大形象,一下子轟然倒塌,這會讓江東羣臣覺得沒有安全感。

瑜、普爲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備、瑜等復追至南郡,曹公遂北還,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樂進守襄陽。---《三國志》

與其跟着一個向曹操稱臣的人,爲什麼自己不直接去北方向曹操稱臣呢?這樣一來好歹還比在江東地位高一點。這或許是江東羣臣的心裏想法。

孫權能向漢獻帝和曹丕稱臣 孫權爲何不向曹操稱臣 第2張

孫權的弟弟孫匡,娶了曹仁的女兒爲妻。

孫權在考慮孫劉聯盟的同時,其實並沒有放棄和北方曹操之間處理好關係。畢竟曹操的強大有目共睹,孫權可不希望曹操的火力只對着自己一家開。

爲此孫權想到了一個自古以來都在用的外交好辦法,那就是聯姻。兩個大集團之間,公子千金會選擇以聯姻的方式成婚。

曹操知孫策強盛,嘆曰:“獅兒難與爭鋒也!”遂以曹仁之女許配孫策幼弟孫匡,兩家結婚。留張紘在許昌。孫策求爲大司馬,曹操不許。策恨之,常有襲許都之心。---《三國演義》

其實兩個國家之間,在古代也是常常會使用這一招。孫權的弟弟孫匡,娶了曹仁的女兒爲妻,這麼一來,孫家和曹家可就是一家人了。

與此同時,孫權的妹妹又嫁給了劉備,而夏侯淵的侄女兒,又嫁給了張飛爲妻。這麼一來曹操、孫權和劉備其實都是一家人。也就是說,三國是一家人在打三角麻將的故事。

孫劉聯盟比孫曹聯盟更有價值。

相比較曹操來說,孫權更喜歡跟劉備打交道。爲什麼呢?因爲劉備實力弱小,更好欺負。曹操作爲北方大諸侯,擁有全國十分之七八的人口,完全可以藐視孫權。

可是劉備就不同了,最初只有荊州這麼一個地盤,還是記賬借來的。後來好不容易奪取了益州和漢中,這才逐漸有了規模。

琦病死,羣下推先主爲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先主至京見權,綢繆恩紀。權遣使雲欲共取蜀,或以爲宜報聽許,吳終不能越荊有蜀,蜀地可爲己有。---《三國志》

不過跟曹操比起來,劉備的實力還是太弱小了。兩個相對來說比較弱小的集團在一起合作,才能找到安全感。

一個強大的,一個弱小的在一起的話,那只有強大的集團纔會有安全感。像孫權這種實力弱小的諸侯,壓根就沒有啥安全感可言。

爲此他更加願意跟劉備交朋友,哪怕是要打仗,也是比較願意跟劉備打仗。因爲打曹操不一定能得到好處,可是打劉備得到好處的機率要大得多,參考奪取荊州的戰爭。

孫權能向漢獻帝和曹丕稱臣 孫權爲何不向曹操稱臣 第3張

孫權向曹丕稱臣,那也是權宜之計。

孫權是三國君主之中,最後一個稱帝的帝王。第一個是曹丕,他從漢獻帝那裏接過皇位,正式推翻了漢王朝。第二個稱帝的是劉備,他爲了延續漢王朝的江山,只能選擇登基稱帝。

權以陸遜爲督,督朱然、潘璋等以拒之。遣都尉趙諮使魏。魏帝問曰“吳王何等主也”諮對曰“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問其狀,諮曰“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陳,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州虎視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三國志》

孫權遲遲不稱帝,其實是希望劉備和曹丕之間打個你死我活,他好從中謀取利益。可是劉備稱帝以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那就是來收拾孫權。

已經和劉備徹底撕破臉皮了,那麼這個盟友暫時算是廢掉了。這個時候孫權只能去尋找新的盟友,而尋找曹丕這個盟友是要付出代價的。

爲什麼呢?因爲曹丕的本錢比孫權大得多,你想要和他平起平坐,那是不可能的。爲此孫權只能低頭向曹丕稱臣,以此緩解北方對東吳的壓力。畢竟孫權根本擋不住曹丕和劉備的同時進攻。

孫權不指望曹丕能出手相救,但是不希望曹丕在這個時候落井下石。策略上是完全正確的,只是稱臣這件事,的確也讓江東臣民們傷透了心。

孫權能向漢獻帝和曹丕稱臣 孫權爲何不向曹操稱臣 第4張

總結:稱臣只是手段,稱帝纔是目的。

不管是向漢獻帝稱臣,還是向曹丕稱臣,其實那都只是孫權的手段罷了。爲了能夠在漢朝還在的時候,不被世人所唾棄,孫權必須要向漢獻帝稱臣。

爲了能夠讓曹丕暫時打消進攻東吳的打算,孫權不得不向曹丕稱臣。其實這些稱臣的手段,都是迫不得已而爲之。

孫權的最終目的,其實是爲了保住江東基業,爲了在這裏稱帝。他雖然沒有進取天下的雄心,但是也希望成爲一個偏安一隅的雄主。

參考資料:

《三國志》

《三國演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