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劉備執意伐吳,是爲了給關羽報仇還是另有目的

本文已影響2.69W人 

很多朋友想問歷史上劉備執意伐吳,是爲了給關羽報仇還是另有目的?其實這還真是單純爲了給關羽報仇,誰讓“仁義”是劉備的人設呢,爲了這個人設,只能打破從赤壁之戰時就奉行的“聯吳抗曹”的基本政策了。

歷史上劉備執意伐吳,是爲了給關羽報仇還是另有目的

國家與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名言,在現代和古代,是一樣有效的。

三國之勢,魏最強,吳次之,蜀漢最弱。所以要生存、要發展,蜀漢必須拉緊東吳,共同對抗曹魏。這是基本形勢。雖然東吳殺害了關羽,但這屬於意外——據《三國演義》說,關羽是被呂蒙所殺,卻不是孫權下令。相反的,孫權不允許殺害關羽,呂蒙是違抗了國君的命令

也就是說,東吳和蜀漢之間,雖然有關羽被害這件事,但還沒有走到“全面對抗”的不歸之路,還可以進行談判、互相妥協。如果蜀漢放棄追究關羽被害之事,東吳勢必要在其他方面給予一定賠償。

蜀漢可以不追究關羽之死。但,劉備不能。蜀漢是一個國家,而劉備,不僅是一位國君,也是一位政治家。

劉備一向打着“忠厚長者”、仁義之君的旗號,這已經成爲他的政治輿論基礎。如果他不替義弟關羽報仇,如果他可以和殺害義弟的仇人講和,如果他可以用義弟之死去換取利益,那麼他的“仁義”何在?

明星的人設崩塌,會大量“掉粉”。政治明星也一樣。劉備的“粉絲”減少,追隨者減少,他的統治基礎也會動搖。

所以,當劉備執意要代吳時,諸葛亮明知道這對國家利益沒有好處,卻也不出言諫阻。因爲統治者的人設與形象,也是國家利益的一部分。
歷史上劉備執意伐吳,是爲了給關羽報仇還是另有目的 第2張

只有在劉備逝世之後,蜀漢與東吳才能重談判、重建聯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