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思巴文簡介 八思巴文與漢字對照表

本文已影響2.22W人 

八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時期由“國師”八思巴創制的蒙古文字,世稱“八思巴蒙古新字”,它的創制推廣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蒙古人社會的文明進程。

八思巴字蒙古語

八思巴文簡介 八思巴文與漢字對照表

  八思巴文蒙古語詔書

自從元朝頒佈八思巴文後,皇帝的蒙古文聖旨皆改用八思巴字拼寫,學界稱爲八思巴字蒙古文。然而不少蒙古宗王的令旨,敦煌及亦集乃路黑城的民間契約或官方文書,仍然多數使用胡都木蒙古文寫成。但由於八思巴字精於準確標音,八思巴字蒙古文保留了大量中古蒙古語的資料,因此被視爲研究蒙古語音韻學的寶庫。

漢語音韻學

八思巴文簡介 八思巴文與漢字對照表 第2張

  《蒙古字韻》三十六字母表

由於八思巴字是一種嶄新的文字,當時朝廷花了不少人力物力著書立說,指導百姓如何使用這種文字。這些書籍包括有用八思巴字對譯漢語或其他語言的資料。如元代朱宗文1308年校《蒙古字韻》 和在1325年後增補入陳元靚《事林廣記》的《百家姓蒙古文》,後世人可利用它們來研究元代漢語的音韻系統,和發展成北方官話的過程。書寫漢語時在八思巴制定的字母中去掉 ꡘ (囉)、 ꡢ (遐)、 ꡥ (惡)三字,而增入 ꡤ (法)、 ꡚ (設)、 ꡜ (訶)、 ꡗ (耶)四字 的變體字 ꡰ (敷)、 ꡮ (審)、 ꡯ (匣)、 ꡭ (喻)。

輔音表

《蒙古字韻》中“見母”等清音沒有同八思巴文的 ꡀ (葛)等清音相對應 ,這個明顯的錯誤,可能與採用八思巴文拼寫蒙古語的慣例有關,如八思巴字 ꡂ (ga)或 ꡁ (kha)對應畏吾兒字 ᠺ (ga或ka)而八思巴字 ꡀ (ka)只用於梵語藏語藉詞;漢語三十六字母與梵藏字母之間的這種顛倒的清濁音對應,是元代八思巴字拼寫漢語的既成事實,後來在清代1750年著《欽定同文韻統》的《華梵字母合璧譜》中復正華梵字母清濁對應。

表中漢語三十六字母歸類依據張麟之《韻鏡·三十六字母》。表中所列八思巴字母漢語名字依據元代盛熙明1334年著《法書考》和明朝陶宗儀1376年著《書史會要》,它們糅合了唐智廣794年後著《悉曇字記》和北宋1035年著《景祐天竺字源》的譯音。

表中舌上音“知、徹、澄、娘”和半齒半舌音 “日”選取了對應齦顎音的擬音,因《蒙古字韻》未採用八思巴文中對應捲舌音的字母 ꡫ (ḍa)、 ꡪ (ṭha)、 ꡩ (ṭa)、 ꡬ (ṇa)和對應齒齦音的字母 ꡘ (ra)。八思巴文拉丁轉寫因人而異沒有既定標準,表中拉丁轉寫方法同於藏文。

 元音半元音表

表中的四個元音字母的頂槓在詞中和詞尾位置時需要去掉。

 其他影響

八思巴字雖然在歷史舞臺上出現的時間很短暫,但由於當年蒙古帝國的幅員廣闊,加上因爲行軍的原因,這種文字實際上流傳的區域比常人想像中大。例如:今時今日在語言學上對八思巴字的研究最深入的,除了中國的學者以外,亦包括俄羅斯及日本的學者。

統一碼標準

統一碼聯盟過去一直都希望把八思巴字納入編碼範圍,但由於八思巴字的文獻主要以中文爲主,而在中國以外又少有其他文獻,所以進展一直十分緩慢。後來由於電腦上字型技術的成熟,使網絡上出現了不少有關創作字型的討論區。在這個偶然的環境下,有人提出了八思巴字的編碼問題。其後Unicode基金會向中國的代表請教有關八思巴字的編碼。在各國學者的努力合作下,編碼終於在2003年完成,並於2006年夏季推出的統一碼5.0版開始出現 。統一碼5.0編配了56個編碼點與八思巴字,從U+A840到U+A877。尚有其他字型的變體,透過複雜文字編排亦可表示出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