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和義渠國之間有何恩怨?宣太后爲什麼與義渠王私通?

本文已影響1.53W人 

宣太后,羋(mǐ)姓,出生地楚國丹陽,又稱羋八子、秦宣太后,戰國時期秦國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爲“太后”的人。本站小編知道讀者都對此很感興趣,接下來就和各位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公元前272年,秦國的宣太后羋月,將義渠國國王騙進自己居住的甘泉宮,而後派人將其處死。

而這位義渠王死後,早已經準備妥當的秦國,趁勢發兵,直接殺向義渠國。在強大的秦軍精銳面前,猝不及防的義渠,根本就抵擋不住。所以最後,經過一場大戰,義渠國直接被秦國滅國。整個義渠,也被秦國徹底吞併了。

秦國和義渠國之間有何恩怨?宣太后爲什麼與義渠王私通?

對於這場秦滅義渠之戰,在很長一段時間,後世史家一直有點避而不談的感覺。因爲從後世的角度來說,秦國滅義渠的手段,實在是有些不光彩。

在秦國吞併義渠國之前,秦國已經採取了懷柔的政策,和義渠國交好。而義渠這邊,也對秦國表示了臣服。所以當時秦國出兵的時候,等於是不宣而戰。這對於古代中國文化來說,其實是有點不能接受的。

更關鍵的是,在這場滅國戰爭之前,秦國之所以能讓義渠國徹底放下警備,其實是使了一出美人計。當時秦國宣太后羋月,直接把自己獻給了義渠國的國王,而且還和義渠王生了兩個孩子,這才讓義渠王徹底對秦國放下了戒心。

如果不是有這層關係在,當時宣太后找義渠王進宮的時候,義渠王也不可能會那麼大意,更不可能會給秦國殺自己的機會。堂堂一國之君,怎麼可能毫無戒備進入敵國的王宮呢?這種事情,在後世確實是再也沒出現過。

秦國和義渠國之間有何恩怨?宣太后爲什麼與義渠王私通? 第2張

從戰略角度來說,秦國的這場滅國戰爭,確實是很成功。經此一戰之後,秦國西方再無任何隱患,可以專心向東擴張。

但是從後世儒家學派的文化角度,堂堂太后,主動獻身給敵國,而且還給敵國國君生了兩個孩子,事後還幹掉了自己的丈夫。這種事情,實在是和古代儒家提倡的三綱五常相悖。

大概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後世史官對於這場戰爭,基本上都是避之不談。雖然史書上有所記載,但是記載卻很少。而且後世除了研究這段歷史的學者,也很少有人知道這段歷史。

不過,知道的人少,卻並不意味着這件事的影響很小。從整個中國歷史的大背景來看,這場戰爭,或者說義渠國的覆滅,絕對有着極爲深遠的影響。而且,義渠國的覆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標誌着昔日勢力強大的西戎,徹底被中原文化所同化。

西戎被同化,這件事的意義,其實遠比一個義渠國被消滅,要大的多得多。

那麼,義渠國的覆滅,爲什麼會標誌着西戎被徹底同化?爲什麼當時堂堂的大秦太后,會委身於敵國的國君?義渠國和秦國之間,到底都有着怎樣的恩恩怨怨呢?

想要說明白這些問題,我們還得從義渠國的歷史開始說起。

早在夏商時期,當時中原文明這邊,因爲地理環境的原因,更適合農耕文明,所以率先擺脫了部落時代,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城市,並且出現了國家和朝代的概念。

同時,當時在陝西西部,以及再往西的地域,也生活着很多人。但是因爲當地的生活環境,更適合放牧生活。所以這邊的人,就一直是以遊牧部落的形式生活的。而在夏商時期,西邊其實也發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很多遊牧部落和遊牧民族,爲了讓自己生活的更好一些,開始不斷的進行戰爭和兼併。

秦國和義渠國之間有何恩怨?宣太后爲什麼與義渠王私通? 第3張

如此,到了商朝中期的時候,一個叫做周族或者周國的部落,經過不斷的遷移之後,最終轉移到了岐山以西的地區。此後,這個周族開始逐漸完成遊牧文明到農耕文明的轉型,並且逐漸壯大。到了商朝後期的時候,這個部落演變成了一個國家,並且成了中原西部最強大的國家。

再之後,到了商朝末年,這個周國傳到了周武王的手上,取得了很多諸侯國的支持。此後,周國直接聯合其他諸侯國,徹底滅了商朝王室。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武王伐紂。

武王伐紂之後,周朝開國。而周朝開國之後,周朝則是在東方的洛邑,也就是洛陽地區,又建立了一個統治核心。此後近百年當中,周朝以西安地區和洛陽地區這兩塊地方,作爲統治核心,不斷對外擴張。

同時,周王室還以血緣關係爲紐帶,不斷把自己家的人,分封到各地的建立諸侯國。在周王室的支持下,這些姬姓諸侯,以及那些周朝的功臣,到了地方之上之後,也能迅速站穩腳跟,並且迅速建立起完善的國家組織。

就這樣,經過近百年的奮鬥之後,到了西周中期,周朝終於達到了極盛時期。此後,周朝開始再次大力對外擴張,擴大自己的統治區域。

在這次擴張之前,周朝的實際控制區域,哪怕再加上那些姬姓諸侯國,統治範圍其實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陝西、安徽、浙江等幾個省。而在這片區域之外,其實還生活着很多其他的民族。

當然,和周朝相比,這些民族的文明層次,確實要落後很多。絕大多數的民族,當時還是以最基本的部落形態生活。有的甚至連最初級的奴隸制社會,都還沒有進入,還保持着原始社會的狀態。

這樣一來,周朝對這些落後民族發動戰爭,自然就等同於降維打擊了。所以接下來的幾十年裏,西周開始大力擴張。周圍的那些落後民族,基本上也都被西周打服了。

而在對外擴張的過程當中,周朝向西方的擴張,尤爲特殊。

因爲對於周朝來說,西邊相當於是周王室的龍興之地。

當年周王室建立國家,本來就是從西邊崛起的。而周朝後來不斷向東擴張,西邊其他的這些遊牧民族,其實一直都生活的很好。當時在周朝西方,生活着大量的遊牧民族,並不止一個。而這些遊牧民族,則是被中原文明統稱爲西戎。

秦國和義渠國之間有何恩怨?宣太后爲什麼與義渠王私通? 第4張

從周朝中期大力擴張開始,中原文明和西方遊牧文明的樑子,就算是徹底結下了。第一個回合,周朝主動進攻。在周朝強大國力的碾壓下,西邊的遊牧民族紛紛潰敗,然後向周王室表示臣服。

據說在這個過程當中,周朝的周穆王,還曾經遠赴崑崙山,和西王母相會於瑤池。這事記載於《穆天子傳》當中,據說是成書於戰國時期。按照書中記載,周穆王當時走包頭、賀蘭山、祁連山這條線,最後通過天山北路,抵達了西王母所在的國家。

對於這件事,後世史學界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很多史學家認爲,所謂的西王母,可能就是一個大一點的戎狄部落的女首領。

不管當時真相如何,總之,當時西周壓制了西方的這些遊牧部落,這是一定的。

但是接下來,到了西周後期,情況就出現變化了。

到了西周後期,隨着周王室逐漸衰落,各大諸侯國也開始紛紛獨立,脫離周王室的控制。到了這個時候,西周的衰落趨勢,已經不可阻擋了。而原本被西周打服的西戎部落,也開始再次崛起,並且開始逐漸襲擊周朝的統治區域。

所以,第二個回合,西戎復興,周王室衰落。到了第二個回合結束的時候,西周下面有一個諸侯國,叫做申國。這個申國直接聯繫了西戎當中,一個叫做犬戎的大部族,和犬戎一起襲擊了周朝首都鎬京。

最終,在申國和犬戎的合力進攻下,鎬京被徹底攻破,西周的末代天子周幽王,也徹底被殺。後來,等到各地的諸侯趕到之後,雖然擊退了犬戎,但是整個鎬京卻被徹底摧毀了。

所以後來沒辦法,大家只能護送周王室東遷,把首都遷到了洛陽地區。而從這以後,後面的周朝,就被稱之爲東周了。

在第二個回合當中,因爲犬戎幹掉了周幽王,洗劫了鎬京,算是扳回了一局。而且,因爲之前周朝西征,把那些西戎部落都給打服了,很多中原文化也逐漸傳到了西方。所以從這時候開始,西邊的很多遊牧民族,也開始有了國家的概念。

大概在西周末期到春秋時期這段時間,在西邊這些遊牧民族當中,國家這種組織形式,也開始出現了。

而接下來,隨着周王室東遷,整個陝西地區,算是基本落入了西戎之手。當然,此時還有少數週王室冊封的諸侯國,依然在函谷關以西存在。所以到了第三個回合,主要和西戎打擂臺的,就是這些諸侯國了。

準確來說,就是秦國。

秦國和義渠國之間有何恩怨?宣太后爲什麼與義渠王私通? 第5張

早在西周中期的時候,周王室爲了對抗西戎,所以周王室想要擴大自己的養馬產業。所以在那個時候,周王室從自己的御用馬伕家族當中,挑了一個優秀的養馬工作人員,名叫嬴非子,然後把分到了甘肅天水地區,讓這個嬴非子在甘肅那邊養馬。

這個嬴非子,就是秦國的祖先。

此後的百年裏,一直到西周滅亡之前,嬴非子的後裔開始不斷在西方發展,逐漸成了一個大氏族。後來到了西周末年的時候,犬戎襲擊鎬京的時候,嬴家也是拼命前來援救。所以後來周王室東遷之後,就允許嬴家在西方自習建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最初就是這麼來的。

在秦國建立的同時,周王室還順便給了秦國一個承諾。那就是以後秦國可以隨意在西邊和西戎開戰,只要以後和西戎打贏了,奪回了土地,都歸秦國自己所有。

正是靠着這張空頭支票,接下來的近百年當中,秦國從甘肅那邊,猛打猛衝,逐漸擴張到了陝西,並且佔領了整個關中。大概到了春秋中期,秦國這邊由秦穆公這邊在位的時候,秦國徹底控制了整個關中地區,成了西方的第一大國。

秦國的崛起歷史,這是後世很多歷史學家,研究這個時代的一條歷史主線。但是在同一個時代,西戎那邊,其實也發生了很多事情。但是相對來說,很少有歷史學家去研究西戎那邊的歷史。

這倒不是後世的歷史學家歧視這些西戎,而是因爲在當時那個時代,西戎沒有自己成體系的文字,而且也沒有記載歷史的習慣。

所以,有關西戎在那段時間到底都發生了什麼,我們就只能從那些中原諸侯國的記載當中去找了。

而經過後世史學家的努力,我們大致得出了當時西戎的歷史大概。西周末期,西戎內部有幾個強大的分支,分別是犬戎、綿諸、翟、義渠、大荔、烏氏。這些西戎分支,主要生活在黃河上游,以及甘肅西北部。

這些西戎生活的區域,再往北,就是蒙古高原。當時的蒙古高原上,也生活着以匈奴爲首的各種遊牧民族,但是人數其實並不算多。至於再往西,通過河西走廊,抵達西域,那就更熱鬧了。當時在西域那邊,則是生活着月氏、大夏、烏孫等一大堆的遊牧民族。

如果當時周穆王,真的見過一位西王母。那麼那位西王母所在的國家,可能就在西域那邊。

因爲地理原因,當時在西域那邊,生活的人口數量,其實遠不如中原這邊多。而且,因爲民族數量很多,大家又長時間處於遊牧文明的狀態。在那段歷史上,不管是西域還是陝甘地區,其實都沒有太強大的政權,最多也就是強大一些遊牧部落而已。

而且,因爲河西走廊的存在,導致西域那邊的遊牧民族,想過來其實很困難。西域的遊牧民族,想要往中原這邊發展,基本上只能走河西走廊。如果不走河西走廊,就只能繞道青藏高原或者蒙古高原,路更加難走。

秦國和義渠國之間有何恩怨?宣太后爲什麼與義渠王私通? 第6張

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上,河西走廊,其實是西域連通中原的唯一通道。

除了道路難走之外,就算西域那邊的遊牧民族,僥倖通過河西走廊,抵達了陝甘地區。但是接下來,他們一樣要面對犬戎、義渠等民族的阻擋。如此一來,在先秦時期,西域那邊基本上無法向中原方向擴張。那條河西走廊,也基本上處於被鎖死的狀態。

相對而言,在那個時期,陝甘地區其實是一個相對封閉的戰場。在這個戰場當中,只有兩股力量比較強大。一股只以犬戎、義渠等大部族爲首的西戎勢力。另一股,就是秦國。

秦國的崛起,基本上就是和這些西戎部族戰鬥的歷史。等到秦穆公控制了整個關中地區之後,這時候的秦國,和那些西戎部落比起來,已經有些過於強大了。當時西戎,並沒有統一,內部分爲好幾個勢力。

所以,到了秦穆公在位後期,經過秦國的瘋狂打壓之後,這些西戎部落,也不得不向秦國臣服,並且被徹底趕出了秦國的腹地。也正是靠着這份功勞,秦穆公後來得到了周王室的認可,成爲了春秋五霸之一。

而在秦國崛起的同時,西戎這邊,內部也開始逐漸統一了。

據後世史學家分析,西戎的統一,極有可能和後來匈奴的統一,是一個道理。簡單來說,之前西戎主要是以遊牧文明爲主,極少數可能會近似於農耕文明。在這種狀態下,西戎很難通過內部生產,滿足自身的所有需求,一旦遇到天災,只能向東襲擾,搶劫那些農耕文明。

但是秦國強大起來之後,卻讓西戎搶劫的難度,驟然上升。早在秦穆公時代之前,爲了抵禦西戎的襲擾,秦國開始大規模建城了。有了城池的幫助,西戎再想以小部族的形式搶劫,難度就更大了。所以這種壓力,也開始倒逼西戎內部混戰,繼而開始統一。

所以,就在秦穆公時代左右,西戎幾個強大分支當中的義渠,逐漸脫穎而出,繼而統一了北地諸戎,然後開始向東向南發展。而這個時候的義渠,卻發現有一個超強的國家,擋在自己面前。這個國家,就是秦國。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秦國和義渠之間的恩怨,就逐漸開始了。

義渠的歷史,同樣也很長,據說同樣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在商朝末年的時候,義渠就已經是西北的一個大型遊牧部族了。到了西周之後,義渠則是逐漸遷移,逐漸佔領了隴東地區。

秦國和義渠國之間有何恩怨?宣太后爲什麼與義渠王私通? 第7張

等到周朝西征,打服了很多不聽話的西戎部族之後,義渠則是主動向周王室表示臣服。後來,周王室也對義渠之類的臣服對象進行了安撫,不但把西邊的一些地盤,劃分給了義渠,而且還傳給了義渠不少生產技術。

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義渠開始逐漸從遊牧文明,向農耕文明過渡。

等到西周滅亡之後,隨着周王室在西方的影響力徹底消失,義渠也趁勢宣佈獨立。此後近百年當中,秦國從甘肅天水地區,向關中地區擴張。而義渠則是一直在西方擴張,兼併那些遊牧部落。

如此,到了秦穆公時代,秦國固然很強,可是這個時候的義渠,實力也不容小覷。據後世史學家估計,當時的義渠,勢力影響範圍大概接近十萬平方公里!

要知道,如果嚴格來說的話,整個關中地區加起來,也就不到六萬平方公里。雖然關中地區的地盤質量,要比義渠那邊的質量更高。但是這樣的義渠,實力到底有多強,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從秦穆公時代開始,義渠和秦國,就開始了各種戰爭。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一個人十分關鍵。此人名叫姬由余,從輩分上來看,應該是周武王的十六世孫。最開始他是晉國的大臣,後來因爲晉國內亂,就逃離了晉國,然後去了義渠那邊。

後來,義渠國國王看中了他,覺得他來自於中原,深知中原文化,所以就任命他爲使者,前往秦國試探虛實。而姬由余到了秦國之後,因爲姬由余自己始終認爲自己是中原人,所以就非但沒有幫義渠國打探情報,反倒是把義渠那邊的情況,告訴了秦穆公。

而接下來,秦穆公在這位姬由余的幫助下,終於打敗了義渠,拓地千里,給秦國增加了一大塊地盤。

當然,這次勝利,只能算是重創了義渠,但是卻並沒有從根本上傷害到義渠,反倒是讓兩國之間的仇恨更深了。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義渠其實也在不斷吸收中原文化,學會了很多先進的生產技術。後來,義渠更是學會了建造城池,自身也建造了很多大城。

秦國和義渠國之間有何恩怨?宣太后爲什麼與義渠王私通? 第8張

到了這個時候,義渠其實已經算是半遊牧半農耕的文明瞭。而且,在不知不覺之間,義渠其實已經被中原文明,逐漸滲透同化了。從文字到生產技術,義渠基本上都是照抄中原文明,這就爲後來義渠被徹底同化,埋下了一個伏筆。

因爲秦國和義渠都很強大,所以在整個春秋中後期,雙方几乎是誰也奈何不了誰。同時,雙方的戰爭,從來也沒停過。但是因爲相關史料的缺失,我們也不知道,這期間秦國到底都和義渠有過哪些戰爭。

如此,接下來經過兩百年的戰鬥之後,因爲在春秋中後期,秦國一直在不斷衰落。所以義渠國這邊,反倒是開始不斷擴張。到了春秋末期的時候,大概在晉國那邊鬧三家分晉的時候,義渠國終於達到了巔峯時期。

當時的義渠,大概強到什麼地步呢?據後世史學家分析,當時的義渠,能夠控制的領土範圍,大概在二十萬平方公里左右!東達陝北,北到河套,西到隴西,南達渭水。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要知道,現代整個河南省,也就只有不到17萬平方公里。也就是說,當時義渠控制的領土,基本等同於整個河南省,再加上四分之一個山東省。

在春秋末期的時候,這已經是一個很誇張的數字了。即便是中原地區最強大的秦、晉、齊三國,單論領土面積,也比不上義渠國。唯一一個比義渠國更大的,大概只有南方的楚國了。

但是同時,義渠國的強大,就意味着秦國的衰落。

自秦穆公去世之後,秦國一直在不斷衰落。而到了春秋戰國交替的這段時間,秦國高層又常年處於混亂狀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代亂政’。因爲高層常年混亂,再加上晉國分裂之後,從晉國分裂出來的魏國,經過改革之後,更加能打,直接奪走了原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

如此一來,義渠國那邊,自然也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同時也派遣了大量軍隊,進攻秦國。在義渠國的進攻之下,這時的秦國是節節敗退。整個渭河下游的地盤,基本上都丟了。

後世研究這段歷史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是從秦國或者魏國的視角出發。大家都覺得,三家分晉之後,魏國當時雖然還沒正式得到周天子的冊封,但是已經是一個實際意義上的諸侯國了。這個時候的魏國,又開始迅速進行變法,然後迅速強大起來。

與此同時,秦國這邊,見到晉國分裂之後,覺得自己又有機會東出了,所以就跟魏國槓上了。但是接下來,秦國卻發現,魏國比想象的要生猛的多,幾場大仗打完之後,秦國非但沒討到任何好處,反倒是丟掉了整個河西地區。

秦國和義渠國之間有何恩怨?宣太后爲什麼與義渠王私通? 第9張

但在這場大戲當中,義渠的戲份,往往會被人忽略。

實際上,當時魏國之所以能迅速擊敗秦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爲秦國不光要對付魏國,同時還得防備身後的義渠。

另外,很多人曾經在網上提到過這樣一個問題:魏國拿下河西地區之後,爲什麼不繼續進攻秦國,繼而趁勢佔領整個關中,擁有一個穩固的後方,然後再和其他國家交戰,最後統一天下呢?

答案其實還是在義渠國這邊,因爲當時義渠國太強了。

從魏國的角度來說,他希望秦國被削弱,但是其實並不希望秦國徹底倒下。因爲秦國倒下之後,魏國就需要直接面對強大的義渠。這會比魏國單獨秦國,更加麻煩,因爲在滅秦的過程當中,義渠那邊,一樣也會同時佔領大量的地盤,獲得更多的好處。

所以,對於當時的魏國來說,一個半死不活的秦國,最符合魏國的利益。既能替魏國擋住義渠,同時也不會威脅到魏國的安全。而從當時的局面來看,誰也想不到,後來僅僅幾十年之後,秦國就能再度復興,然後開始橫掃天下。

秦國出現三代亂政的局面這段時間,應該是義渠國最強大的一段時間。但是同時,因爲過於強大,所以義渠的巔峯時期,僅僅維持了幾十年而已。然後,義渠國國內部,就因爲權力鬥爭問題,開始內亂了。

因爲相關史料缺乏,所以我們也不知道,當時義渠國內亂的細節。不過顯然,這場內亂,直接導致義渠國的國力暴跌。與此同時,秦國那邊,公元前385年,秦獻公登基了。秦獻公登基之後,不但迅速結束了三代亂政的局面,而且還開始迅速集權,收攏秦國的軍隊。

經過秦獻公的整頓之後,秦國算是暫時止住了衰落的趨勢。而接下來,秦獻公去世之後,他的兒子秦孝公即位之後,則是任用商鞅進行了變法。而經過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從體制上煥然一新,並且在制度上迅速義渠國拉開了差距。

秦國和義渠國之間有何恩怨?宣太后爲什麼與義渠王私通? 第10張

這種制度上的差距,絕對不是單純的地盤或者軍隊,就能夠彌補了。

在秦國進行變法的這段時間裏,義渠國那邊依然還在內亂,這就給了秦國崛起的機會。此後,完成變法的秦國,首先開始找魏國的麻煩。一場大戰之後,秦國直接重創魏國主力,並且奪回了整個河西地區。

等到魏國被打垮之後,這時候的秦國,終於有能力掉過頭去收拾義渠了。此後在秦孝公在位後期,以及秦惠文王在位最初的十年當中,秦國開始持續進攻義渠。當時義渠正在內亂,在已經復興的秦國面前,自然抵擋不住。

所以,到了秦惠文王在位中期的時候,義渠第一次對秦國正式稱臣。而按照秦國的相關管理制度,義渠的領地,也被秦國改爲了縣治。

但是請注意,義渠的這次投降,其實更像是權宜之計。這種情況,有點類似於後世中原王朝和草原政權的關係。中原王朝強大起來之後,打垮了草原政權,迫使草原政權臣服。但實際上,草原政權那邊,依然在自治,中原王朝也無法在草原上形成有效的統治。

當時秦國和義渠的關係,大概就是這樣。秦國雖然迫使義渠稱臣,但是義渠依然還是獨立的。

所以接下來,沒過幾年,義渠就這邊再次反叛了。之前義渠投降之後,秦國這邊也放鬆了警惕,轉過頭就把主力調到了東方,去和關東六國玩合縱連橫的遊戲了。如此一來,義渠自然就有時間恢復實力了。

所以,十年之後,因爲秦國崛起太快,引來了關東五國的同時針對,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五國伐秦。因爲當時秦國被其他國家聯手針對,義渠也趁機反叛,再次宣佈獨立,然後大力進攻秦國。

這場戰爭,絕對是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最危險的一場大戰。後世研究這段歷史的時候,總會說關東五國給秦國帶來了多大的壓力,但是卻往往忽略了義渠的威脅。實際上,相比關東五國的威脅,義渠的威脅,其實反倒可能更大一些,因爲這直接威脅到了秦國的後院。

不過好在,當時在位的秦惠文王,確實很有才能。此後的幾年裏,秦國一方面盡力安撫義渠,一方面擊退了關東五國的聯軍。等到五國聯軍被擊退之後,秦國直接從全國調集重兵,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同時進攻義渠。

經過秦國的這一輪打擊之後,義渠不但丟掉了二十五座城池,領土面積縮水大半,而且也不得不再次向秦國臣服。

這場仗打完之後,沒過幾年,秦惠文王就去世了。然後,秦昭襄王少年登基,因爲秦昭襄王登基時比較年幼,所以就只能由他的母親,也就是那位宣太后羋月,幫忙輔佐他。

秦國和義渠國之間有何恩怨?宣太后爲什麼與義渠王私通? 第11張

也正是到了這位宣太后掌權之後,秦國對義渠終於發動了致命一擊。而這一擊,也可以稱之爲是美人計。

實際上,當時的秦國高層,其實也很頭疼如何處置義渠。對於一個地處秦國後方,而且實力還很強的國家,秦國曆史上曾經太多次擊敗過義渠,但是卻無法徹底吞併義渠。

對於這個問題,如果放到很多網絡小說裏面,可能會給出一個很簡單的答案:直接把義渠國的人,全部殺乾淨,那不就得了嗎?這種辦法,在小說裏或許可行,而且可能很爽。但是拿到正史上,真的不是什麼好辦法。

因爲代價太大了。

以義渠國的國力來說,消滅義渠國的政府,已經需要秦國全力以赴。而如果想要把整個義渠國的國民,都全部消滅,勢必會導致所有義渠人的反抗,最後秦國就算能勉強滅了義渠,代價也會大十倍,而且一定會導致秦國國力暴跌!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想招把義渠同化。利用文化和商業之類的手段,讓義渠人改變思想,認同他們作爲秦國人的身份。

大概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宣太后羋月主動發出邀請,邀請那位義渠王,來到她所居住的甘泉宮,和她一起生活。而且後來,倆人還生下了兩個孩子。對於義渠王當時爲何要答應宣太后的提議,這事在後世有爭議。

有人說,兩人早年就已經認識,早在宣太后入宮之前,兩人就有過私情。也有人說,義渠王當時是看上了秦國的權力,想要通過這種方式,反過去滲透秦國,最終自己做秦國的王。

不管原因如何,總之,後來義渠王確實是去了甘泉宮,而且一住就是很多年。同時,在這個過程當中,秦國則是不斷滲透義渠,不斷向義渠國內部委派官員,推行秦國的制度和思想。

秦國和義渠國之間有何恩怨?宣太后爲什麼與義渠王私通? 第12張

如此,此後經過二十多年的同化之後,義渠人終於開始認同自己秦國人的身份。而且,他們也覺得,秦國的制度確實很不錯。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那位宣太后終於出手,幹掉了那位末代義渠王。然後,早有準備的秦國,迅速出兵,佔領了義渠全境。因爲義渠人之前已經被同化的差不多了,所以在這場戰爭當中,除了少數義渠高層,堅決抵抗之外,大部分義渠人,其實並不想抵抗,這就使得秦國消滅義渠的阻力,小了很多。

而這一戰之後,隨着義渠國高層被全部消滅,剩下的義渠人,又認同自己作爲秦國人的身份。所以自此之後,義渠就算是徹底被消滅,然後被秦國徹底同化了。而秦國身後的威脅,也算是徹底消失了。

這就是那位宣太后最大的貢獻之一。作爲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太后,如果當時沒有宣太后的手段,秦國想吞併義渠,至少要花費十倍以上的代價,而且還不一定能夠成功。

而從歷史大背景來看,這不光意味着秦國的勝利,同時,也標誌着困擾中原文明數百年的西戎,就此被徹底消滅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