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孫權曾多次攻打合肥,是因爲什麼?

本文已影響2.15W人 

孫權,字仲謀,三國時期孫吳的開國皇帝。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輔佐後主劉禪期間,六次出兵北伐中原,最後病死在五丈原。

三國紛爭,不單單隻有諸葛亮想北伐。

北伐是諸葛亮的執念,同樣也是東吳孫權的執念。

不過,和諸葛亮北伐是爲了“復興漢室”不同,孫權的想法就要單純一些,他只想完善建業(南京)北邊的江淮防線。

至東吳崛起後,始終只保有長江防線,卻沒有淮河防線在手。

因此,孫權多次親自率兵北上,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合肥。

合肥對於東吳的重要性

合肥是淮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之間的一座重要城鎮,合肥在曹魏手中,東吳就無法擁有淮河作爲長江防線的補充。

自古就有“守江必守淮”的說法,沒有淮河防線,長江防線就是不完整的,沒有足夠的戰略空間倒騰,只能被動防守。

因此,拿下合肥,在淮河佈置一道防線,包括利用從淮河到長江之間的廣大區域阻敵南進,是南方政權能否生存的關鍵因素之一。

而且,合肥周邊全是平原地區,是很重要的產糧區,這對於東吳的國力增長,也有相當的好處。

當然,合肥距離建業很近,也是孫權一直覬覦合肥的重要因素。

三國時期孫權曾多次攻打合肥,是因爲什麼?

身邊不遠處,總有敵人的兵馬擺在那,孫權晚上睡覺,沒準都要睜一隻眼,哪能睡得安穩?

即使在三國紛爭的大部分時間裏,曹魏在合肥方向佈置的兵力並不多。

對於東吳來說,要防範外敵進入到江東核心地區,西邊的荊州,北邊的合肥(淮河),這兩處戰略緩衝地區,是絕對不能少的。

赤壁之戰時,東吳面臨生死存亡之際,就是分兵兩路防禦,周瑜在西邊荊州方向,孫權親自負責北邊合肥方向。

打贏赤壁之戰,東吳拿到了小半個荊州的紅利,十多年後,又偷襲關羽成功,將荊州大半奪下(有一部分始終在曹魏手中),西線的防禦總算是完整了。

可北線的合肥,孫權在赤壁大戰後的二十多年時間裏,親自率軍攻打了五次,都沒能拿下。

雖然孫權每次都是以多打少,但每次都鎩羽而歸,成爲孫權畢生的遺憾。

孫權第一次攻打合肥

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戰期間,孫權率兵進攻合肥,一是爲了牽制曹操,二是爲了能打通江淮。

結果,孫權大軍被城中的揚州別駕蔣濟用一封僞造的書信就給逼退了。《三國志·蔣濟傳》中記載:

孫權率衆圍合肥。時大軍徵荊州,遇疾疫,唯遣將軍張喜單將千騎,過領汝南兵以解圍,頗覆疾疫。濟乃密白刺史僞得喜書,雲步騎四萬已到雩婁,遣主簿迎喜。三部使齎書語城中守將,一部得入城,二部爲賊所得。權信之,遽燒圍走,城用得全。

在繳獲蔣濟故意留給孫權的書信之前,吳軍已經強攻了合肥一個月,卻沒能拿下,由此看,吳軍攻堅戰的能力有待商榷。

另外,曹操因爲在準備赤壁決戰,只派了幾千人過來(千餘騎兵加部分汝南郡的雜兵),孫權卻信成了四萬,顯然,情報工作也很差勁。

這是孫權首次率兵攻合肥,也是最好的一次機會。

因爲曹軍的主力,全被牽扯在赤壁一線,對合肥鞭長莫及,從曹操只能派出偏將帶着幾千兵力來救援,就能看出來。

這麼好的機會,都沒能打下來,也註定了孫權跟合肥無緣。

孫權第二次攻打合肥

公元215年,趁着曹操兵進漢中,征討張魯時,孫權又抓住機會,第二次率兵攻打合肥。

這次,孫權敗得很慘,東吳軍隊十萬,合肥守軍七千,張遼率部出戰時,只帶了八百,卻殺得東吳人仰馬翻,孫權退軍時,還差點被俘虜,《三國志·張遼傳》中記載:

三國時期孫權曾多次攻打合肥,是因爲什麼? 第2張

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俄而權率十萬衆圍合肥......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衆不知所爲,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

這就是著名的“逍遙津之戰”,成就了張遼威名的同時,也給江東上下帶去了深深的心理陰影:“由是(張遼)威震江東。兒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遼恐之。”

至於孫權本人在這一戰之後收穫的心理陰影面積,就不好計算了,估計會很大。

孫權第三次攻打合肥

公元230年,爲配合蜀漢諸葛亮的北伐,已經成爲皇帝的孫權(公元229年,孫權建國稱帝)第三次出征合肥。

這一次,孫權也玩弄起了虛虛實實的計謀,不過,被曹魏都督揚州一線的主將滿寵看破。《三國志·滿寵傳》中記載:

(曹魏太和)四年,拜寵徵東將軍。其冬,孫權揚聲欲至合肥,寵表召兗、豫諸軍,皆集。賊尋退還,被詔罷兵。寵以爲今賊大舉而還,非本意也,此必欲僞退以罷吾兵,而倒還乘虛,掩不備也,表不罷兵。後十餘日,權果更來,到合肥城,不克而還。

調動曹軍的計謀沒能起作用,加上吳軍攻堅戰不行的軟肋沒有解決,孫權再次無功而回。

孫權第四次攻打合肥

公元233年,孫權第四次率軍進攻合肥,此時的合肥城,已經被曹魏重新擇地修建。而修建新合肥的目的,就是爲了便於抵禦東吳。

此前,合肥舊城距離江河水道很近,東吳的水軍在當時無敵,可以藉着江河水道圍困或進攻合肥,而不善水戰的曹軍只能被動防守。

新合肥換了地理位置後,哪怕距離原先的位置只有幾十裏地,短短的距離,卻成爲孫權及東吳步、騎兵團的噩夢。

孫權到新合肥後,發現水道距離城池有幾十裏遠,差點都不敢下船,壯着膽子派兵上岸,想炫耀一番就走,卻被滿寵派出六千人伏擊,給打得大敗,《三國志·滿寵傳》中記載:

其年,權自出,欲圍新城,以其遠水,積二十日不敢下船。寵謂諸將曰:“權得吾移城。必於其衆中有自大之言,今大舉來欲要一切之功,雖不敢至,必當上岸耀兵以示有餘。”乃潛遣步騎六千,伏肥城隱處以待之。權果上岸耀兵,寵伏軍卒起擊之,斬首數百,或有赴水死者。

這一次,孫權相當於連新合肥城的城牆都沒有看到,就被擊退,除攻堅戰不行外,吳軍的陸戰功力也需要提高。

孫權第五次攻打合肥

公元234年,蜀漢諸葛亮再次出兵北伐,孫權也出兵配合,目標當然還是合肥。

並且,孫權認爲魏明帝曹叡會把重心放在諸葛亮那邊,自己有絕好的機會打下合肥。

可在曹魏合肥守將張穎的拼死“拒守力戰”下,孫權圍攻合肥月餘無功。

三國時期孫權曾多次攻打合肥,是因爲什麼? 第3張

不但如此,東吳軍隊還在被馳援合肥的滿寵用火攻之計襲擾時,損失了孫權的侄子孫泰,《三國志·滿寵傳》中記載:

權自將號十萬,至合肥新城。寵馳往赴,募壯士數十人,折鬆爲炬,灌以麻油,從上風放火,燒賊攻具,射殺權弟子孫泰(孫匡之子,其母是曹操的侄女,他是曹操的侄外孫)。

最關鍵的是,孫權的戰略判斷也出現錯誤。

他認爲曹叡不會輕出,可曹叡拒絕了滿寵提出的放棄合肥的建議,把北線抵禦諸葛亮的任務交給了司馬懿後,毫不猶豫地御駕親征,救援合肥,《三國志·吳主傳》中記載:

權率大衆圍合肥新城。是時蜀相諸葛亮出武功,權謂魏明帝不能遠出,而帝遣兵助司馬宣王拒亮,自率水軍東征。

合肥久攻不下,孫泰陣亡,東吳軍隊士氣大減,還沒有等到曹叡大軍到來,孫權就趕緊撤退了。

同年,諸葛亮逝世,曹魏北線的壓力大減。此時,孫權也已經52歲,精力大不如前。因此,在孫權的有生之年,再也沒有親征過合肥了。

東吳的下一次攻打合肥,也是最後一次攻打合肥,要到孫權死後,由諸葛恪指揮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