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期外敵那麼強大,爲什麼不修建長城以御外敵?

本文已影響4.88K人 

很多人疑惑宋朝時期外敵那麼強大,資金卻那麼充足,那麼宋朝皇帝爲什麼不修建長城以御外敵?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一起來看看吧!

其實,宋朝也修過長城的。百度上查一下,可以找到:“宋長城位於湖北省老河口市袁衝鄉與河南省鄧州市、淅川縣的交界處,相傳是由民族英雄岳飛下令修建的長城。”“岢嵐境內的長城爲北齊、隋、宋三個王朝修築。這是我國首次發現宋代長城,這一發現填補了中國長城史研究的空白。”

湖北、河南、山西的岢嵐。這些地名和傳統長城所在地,比如北京八達嶺,比如河北秦皇島的山海關,比如甘肅嘉峪關,相比,你會發現什麼?

宋朝時期外敵那麼強大,爲什麼不修建長城以御外敵?

地理學習時,我們會發現,中國各大地形區之間的分界線,一般都是大山大河。唯一的例外是長城:既是黃土高原與蒙古高原的分界線,也是暖溫帶和中溫帶的分界線,還大致上與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又是森林植被與草原植被的分界線。

爲什麼人工建築,會成爲自然地理的分界線?因爲400毫米的年降水量,就決定了能否從事種植業:年降水在400毫米以上,就可以以種植業爲生,就形成了農耕的生活生產方式;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就不能大範圍地進行種植業(小規模的灌溉農業,是可以的,但只能分佈在河流沿岸),就形成了遊牧的生活生產方式。

於是,農耕民族爲抵禦遊牧民族而修建的長城,就與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基本重合了。

每個地區每年的降水量肯定是有變化的,但是多年下來,平均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於是從西周到明朝,遊牧與農耕民族的自然界線,也就是長城,大致保持在比較固定的位置上。我們現在看到的秦長城遺址、漢長城遺址、乃至明長城遺址,都在這個位置。

例外的是宋朝。我們都知道,五代時期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遼國,從此以後,北宋建立、北宋發展、北宋滅亡,都沒有把幽雲十六州完全收回。

傳統的長城,就在幽雲十六州。現在十六州都被人家佔據了,還修什麼長城?

宋朝時期外敵那麼強大,爲什麼不修建長城以御外敵? 第2張

北宋滅亡,南宋建立,國界線南移,距離傳統的遊牧農耕分界線更遠。修長城,就更談不到了。

文章開頭提到的湖北、河南等地的所謂長城,其實是一種防禦工事,和傳統意義上的長城,已經不是一回事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