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深得秦始皇看重,爲何後來背叛了秦始皇?

本文已影響1.64W人 

李斯(?~前208年),戰國末楚國上蔡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國的朝代就是秦朝。秦國本是貧瘠的小國,通過衛鞅變法及施政強兵,才逐漸超越其他諸國,變成春秋時期的第一強國。

這是幾代秦國人的努力纔有的結果,也爲之後秦嬴政一統天下埋下伏筆。

統一是秦國每一代君王共同的理想,朝着這個目標而努力必然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因爲秦國本身處在相對貧瘠的地理位置,所以這個國家需要通過不斷地開墾荒地來實現強國目標。

春秋時期比較混亂,國與國之間的戰事很多,互相吞併也是屢見不鮮,所以必須要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纔是此時重要任務。

李斯深得秦始皇看重,爲何後來背叛了秦始皇?

爲了儘快地改變,秦孝公贏渠樑決定招賢納士,此時衛國商鞅入秦,並得到秦王的重用。商鞅通過廢井田、重農桑、獎勵耕種和軍功的方式執行變法。

這是秦國第一次變法,但是結果以失敗告終,雖然起到強國作用,但因影響到貴族利益而不得不做出讓步。

一次的失敗並沒有讓秦國失去信心,在秦嬴政執政期間,李斯也發起過變法,這次變法對秦國的發展,和歷史上存在的意義尤爲關鍵。

宋代詩詞人徐鈞曾評價李斯“燃除六籍忍坑儒,本欲愚人卒自愚。若使當時甘被逐,東門牽犬歡應無。”可見,歷史文人對法家的李斯沒有任何好感。

李斯深得秦始皇看重,爲何後來背叛了秦始皇? 第2張

李斯本身戰國時期的楚國人,曾經是秦相呂不韋的舍人,後來又被任命爲長史。因其在政治和軍事上都有獨到的見解,頗得秦王嬴政的信任,從政不久就被拜爲客卿。

確實李斯在秦國統一六國的歷史上的作用很大,他不僅出謀劃策離間六國,還爲秦王提供用兵的建議。先攻打韓國,再誅滅各諸侯國就是他的計策

正是因爲他在秦國統一大業上的豐功偉績,所以在秦國統一後,李斯的地位也跟着攀升。可是帝王的心思不是常人,他們心中的想法往往不是常人感情所理解。所以即便李斯身居高位,也爲自己和家族前途而擔憂。

由此,出現歷史上的李斯謀反被誅殺的事件,那麼秦始皇如此看重的重臣,他爲何會背叛嬴政?

功高受人忌憚

歷史上的衆多名人中,才華橫溢的有之,施展抱負大展拳腳的有之,鬱郁不得而終的有之,這些人境遇不同,但是每一個就是鮮活的,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他們多數沒有過多私心,只想創世立業,可惜的是,往往他們的結局卻卻都以慘死而終。

可能這與這些歷史名人的命運有關,更多的卻是在權利旋渦中鬥爭失敗的代表。

沒有得到權利的人並不渴望,只有擁有過的人才知道權利的魅力。李斯是個有才華的人,他希望能一展抱負,確實秦始皇給了他機會,他也抓住機會建功立業,成爲當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李斯深得秦始皇看重,爲何後來背叛了秦始皇? 第3張

但是擁有較高的功勳和地位的大臣,並不會得到新帝的信任,畢竟功高已經無法再獎賞,這樣的大臣存在就是威脅。

因此,秦始皇在位的時候,李斯必然會忠心侍奉,處處爲秦國國運着想,這是源自李斯對秦始皇的認可。

但是秦始皇去世,其子繼位,這位老臣是不是忠心,都將成爲新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必然想除之而後快。所以李斯是不是真的謀反,是不是真的反秦都不重要,除掉他纔是目的。

不懂後堂政治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表明古人對女子和小人的厭惡和無奈。

秦國時期的文人多以儒家爲主,只是在秦國統一後出現焚書坑儒的事件,目的也不是爲了消除文人,而是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統一文化和文字。

果真秦始皇是有遠見的皇帝,他明白只有統一文字和文化才能進而保持長久的融合。

李斯作爲有大局觀的政治家,他理解並支持秦始皇,他們並肩共創大業,可以說,李斯是有胸襟和有抱負的人,他不屑於小人行徑,也不善於去了解無關人的需求和想法。

這些對於君子來說並無大礙,但是對於有利益糾葛的小人來說,他的行徑早已經列入他們的黑名單。

秦朝後期是宦官當政,李斯與當時的趙高不和,且極力反對趙高參政,這些都成爲趙高殺李斯的導火索。

李斯深得秦始皇看重,爲何後來背叛了秦始皇? 第4張

在秦二世胡亥二年,趙高誣陷李斯和他的兒子謀反,私自將二人抓回,並進行嚴刑拷問。開始兩人都不招認,後被酷刑屈打成招,本來可以通過秦二世派的查驗的人伸冤。

但是趙高卻用自己親信假扮,由此導致李斯及其家族被認定謀反之罪獲刑,死前父子二人皆後悔當官,現在想回家種地,已然爲時晚矣!

這樣的結果確實讓人唏噓,上位者沒有危機感,和政治敏感度導致的悲慘結局。雖然李斯有過豐功偉績,但是他不瞭解內臣,不懂宮廷內部所用的爭鬥手段。

他本是君子,不知小人之心比君子狠毒萬倍,所以他沒有防範,沒有對策,把主動權給別人,那麼結果可想而知。

私心的連鎖反應

任何人都有私心,即便是名人領袖,他自己也不能說他沒有一點私心。李斯的成功是一步一步地拼搏出來的,他到秦國以後就想創建功業,但是此時的大權主要是呂不韋和趙姬把持,他想要獲得權利,就要讓秦始皇不再是傀儡。

經過自己多年的經營,李斯已經成爲嬴政信任的幫手,逐漸取代呂不韋成爲秦朝的丞相。

隨着呂不韋的權利和地位越高,他越是不忍放棄自己來之不易的成果。

現在的他,所希望的是能讓自己的家族,子嗣都能享有爵位和富貴,這是正常人都會有的私心,只是他忘了,他不是帝王,他只是臣子。

在他拒絕秦始皇讓其長子扶蘇繼位,而想扶持更好把控的皇二子胡亥的時候,他的結果就已經註定,顯然李斯失算了,他很快被趙高陷害,被自己推舉的皇帝胡亥所殺。

李斯深得秦始皇看重,爲何後來背叛了秦始皇? 第5張

何曾想,作爲秦始皇的功臣,爲了私心竟把自己害到如此境地。

公元前208年,李斯被殺,曾在行刑前道“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誅也,而以趙高爲佐,吾必見寇至咸陽,麋鹿遊於朝也......”

這句話一語成讖,顯得似是預言,實際上,這正是李斯對秦朝大勢的分析。

歷史上,功臣被殺或者反水的事情並不在少數,各有各的原因,所謂“成者爲王,敗者寇。”便是如此,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每個歷史人物故事來了解原由,分析得失,借鑑好的,摒棄不好的,如此才能提升自己。

從李斯的死可以瞭解到,不求細節就沒有穩妥的大局,而不懂得與小人共處,最終也會招來殺身之禍。

雖然李斯也有私心,但是他的政治建議,他的個人才能對促進秦國統一有着重要的意義,僅憑這一點,我們就能說,李斯確實是以爲合格的政治家,唯一不完美的就是其結局令人唏噓。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