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移宮案是怎麼回事?李選侍挾持儲君意圖臨朝稱制

本文已影響1.06W人 

移宮案發生於泰昌元年(1620年),與萬曆朝的梃擊案、泰昌朝的紅丸案,並稱“晚明三大疑案”。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爲防止後宮干政,明太祖朱元璋專門將其寫入《皇明祖訓》,對後宮權力進行了嚴格限制,然而明朝歷史上卻仍然出現了幾次後宮干政的危機情況,而其中最爲危險的一次,便是明末的移宮案。明光宗駕崩後,李選侍挾持儲君朱由校意圖臨朝稱制,幸有楊漣等大臣拼死對抗,才確保了朱由校的順利即位。

明光宗臨終前的好戲,李選侍皇后美夢破碎

朱常洛還是太子時,李選侍便已經入了太子宮,雖說選侍的地位相對較低(倒數第二級,只比淑女高),但李選侍卻極爲受寵。選侍的地位雖然較低,但李選侍的野心卻很大,尤其是在太子妃郭氏、朱由校生母王才人、朱由檢生母劉淑女全部早逝的情況下,李選侍一直都在做着皇后美夢。

明朝移宮案是怎麼回事?李選侍挾持儲君意圖臨朝稱制

朱常洛對於李選侍的皇后夢想必是十分清楚的,事實上他也的確對此早有準備。由於太子妃郭氏沒有兒子,朱常洛日後的儲君必然只能選擇長子朱由校,正因如此,當朱由校的生母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去世後,朱常洛便將已經十四歲的朱由校交給了李選侍撫養,此舉顯然是在爲日後晉封李選侍做準備。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朱翊鈞駕崩,八月初一,太子朱常洛正式即位。然而,朱常洛還沒來得及對後宮嬪妃予以晉封,便在即位後十餘日患病,而且病情迅速惡化。

根據《明史·孫如遊傳》的記載,同年八月二十三日,一病不起的朱常洛下旨,冊封李選侍爲皇貴妃,並議定了冊封日期。過了三日,朱常洛又催促禮部加緊籌辦相關事宜,務必從速辦理。

剛剛成爲禮部尚書不久的孫如遊面對皇帝的催促,回奏表示:皇帝先前下旨追封孝端皇后(即太子妃郭氏)、孝靖皇后(即朱由校生母王才人),如今典禮還沒來得及舉辦,冊封貴妃之事應該放在追封皇后典禮後才妥當,朱常洛無奈只得默許。

八月二十九日,已經到了彌留之際的朱常洛,召見衆位大臣商議後事,誰知李選侍卻將朱由校推了出來,朱由校受迫之下,只好跪在地上請求晉封李選侍爲皇后,直接把朱常洛和衆位大臣震驚的說不出話來。

明朝移宮案是怎麼回事?李選侍挾持儲君意圖臨朝稱制 第2張

還是孫如遊站了出來,連忙表示,“上欲封選侍爲皇貴妃,當即具儀進”,朱常洛表示同意,這才坐實了李選侍的皇貴妃身份。然而,眼看皇后美夢就要成真的李選侍,對這個結果自然極不滿意,甚至可以說極爲惱怒。

皇帝駕崩李選侍挾持儲君,楊漣率羣臣強闖乾清宮

萬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三十日夜,預感到生命流逝的朱常洛,緊急召見大臣安排後事,然而就在大臣們火急火燎趕往皇宮之時,即位剛滿一個月的明光宗朱常洛,已經在“紅丸案”中一命嗚呼。

等到大臣們趕到皇宮,才知道皇帝已經駕崩,於是大臣們便急忙趕往乾清宮。按照常理,此時應當由這些大臣們去皇帝塌前哭祭一番,然後商議國喪以及新君即位事宜,然而等到大臣們趕到乾清宮時,卻被一羣太監攔在了門外。

原來,明光宗即位之後,李選侍便和朱由校一起遷到了乾清宮居住,雖然由於明光宗即位時間太短,後宮尚未來得及冊封,但由於李選侍一直以來便較爲受寵,且明光宗已經明確表示要加封其爲皇貴妃,因此在皇帝駕崩後,李選侍便聯手鄭貴妃(明神宗朱翊鈞寵妃)和太監李進忠(即魏忠賢),很輕鬆的控制住了乾清宮。

在李選侍看來,如今皇帝已經駕崩,而自己則掌握了儲君朱由校,如此便可迫使大臣同意晉封自己爲皇太后,並由自己來臨朝稱制。

當時,由於大臣們尚未來齊,一時間也搞不清楚宮內發生了什麼,直到明光宗朱常洛的心腹、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派人傳來消息,衆人這才知道了李選侍的陰謀。

眼見情況緊急,兵科右給事中楊漣便與吏部尚書周嘉謨等人商議,認爲不能將天下託付在李選侍這樣的女人手中,在新君年幼,既無嫡母、又無生母的情況下,應該事急從權,先入宮想辦法見到儲君,然後將其搶出來另行安頓,確保新君順利即位纔是。

按照《明史·楊漣傳》的記載,楊漣的計劃得到了禮部尚書周嘉謨、都察院左都御史張問達、戶部尚書李汝華的同意,而隨後趕到的內閣首輔方從哲、內閣大學士劉一燝和韓爌亦表示贊同,而禮部尚書孫如遊、兵部尚書黃嘉善、刑部尚書黃克纘、英國公張維賢、吏科都給事中範濟世、御史顧慥對此則不置可否。

明朝移宮案是怎麼回事?李選侍挾持儲君意圖臨朝稱制 第3張

定下計策後,楊漣上前大罵攔路的太監,“奴才!皇帝召我等。今已晏駕,若曹不聽入,欲何爲?”說罷便揮手擋開槍梃,當先向宮內衝去,其他大臣見狀,頓時一擁而入。

太監王安配合營救儲君,朱由校隨後被遷往太子宮

涌入宮內的羣臣先是對着朱常洛的屍身哭祭了一番,履行完了哭靈任務後,羣臣擡頭四處尋覓,卻發現皇長子朱由校根本沒在皇帝靈前守靈,而一旁侍立的宦官面對羣臣詢問也不敢作答。

楊漣擡頭向四周看去,發現太監王安也在列,便以目光向其詢問,王安則同樣以目光示意西暖閣。於是,楊漣又轉身與大臣們耳語了幾句,大家便一齊向西暖閣跪下,要求面見儲君,而李選侍擁着朱由校就在西暖閣,卻是無論如何也不肯露面。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之際,王安走入了西暖閣,對李選侍說皇長子面見衆臣後即可送回,李選侍只得點頭同意。於是,朱由校便跟着王安走出了西暖閣,而外面的大臣們卻早已準備好了輦車,在叩首山呼萬歲後,當即便護送着朱由校退出了乾清宮。

明朝移宮案是怎麼回事?李選侍挾持儲君意圖臨朝稱制 第4張

等到羣臣擁着朱由校離開,李選侍這才反應過來,連忙命人擋駕,於是李進忠便率領着衆宦官追上去攔住轎子,叫嚷道,“拉少主何往?主年少畏人”。

楊漣上前怒斥道,“殿下羣臣之主,四海九州莫非臣子,復畏何人?”衆宦官被罵的啞口無言,他們雖有李選侍和李進忠撐腰,但眼看大臣們態度強硬,又有大太監王安在旁,無奈之下只得悻悻退去。

羣臣先將朱由校接到了文華殿,在正式跪拜之後,最終商定於萬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初六舉行登基大典。爲了確保儲君安全,大臣們決定先將其安排到太子宮居住,由太監王安負責派人保護,然後大臣們分頭行事,準備登基事宜。

楊漣等人堅持催促移宮,李選侍自知失敗只得離開

朱由校被大臣們保護着離開乾清宮,雖然暫時獲得了自由之身,可如果想要順利繼承皇位,他還是得回到乾清宮舉行登基大典。李選侍對此心知肚明,因此雖然挾持朱由校的目的落空,但她卻“居乾清宮自若”,擺出一副你們還得求我的態度。

明朝移宮案是怎麼回事?李選侍挾持儲君意圖臨朝稱制 第5張

九月初二,大臣們跑去面見李選侍,要求其搬出乾清宮。李選侍則趁機提出,鑑於皇帝目前年幼(實際已經十五歲),凡是大臣們的奏章,都必須先由自己過目,然後再交給朱由校,朝臣們對此自然予以了拒絕。

在初次交鋒不歡而散後,御史左光斗直接上疏一封,表示乾清宮不是誰都能住的,你既非嫡母,又非生母,哪來的資格住在乾清宮,而且皇帝已經十六歲了,自有大臣輔佐,又何須你一個女子照顧?況且皇帝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本就難以抵禦誘惑,又豈能託付於女子之手?你這擺明了就是“借撫養之名,行專制之實”,難道要做武則天不成?

左光斗這封奏疏可將李選侍氣的不輕,盛怒之下多次派人召見左光斗,結果左光斗表示我是皇帝的大臣,除了皇帝召見誰來也沒用。李選侍無奈,只得暫退一步,表示只要封自己爲皇太后,自己就搬離乾清宮,讓新帝即位,結果再度遭到大臣們的拒絕。

到了初五日,眼看明天就要舉辦登基大典,而李選侍仍然沒有搬離乾清宮的意思,心急如焚的楊漣便又將大臣們聚集在了慈慶宮,要求內閣首輔方從哲帶頭請太子下詔驅離李選侍。

明朝移宮案是怎麼回事?李選侍挾持儲君意圖臨朝稱制 第6張

方從哲一聽,面帶苦色的道,“晚幾天搬也沒關係吧!”

楊漣卻爭辯道,“如今以皇長子之身住在太子宮自然沒關係,可明天皇帝就要即位了,難道還要以天子之身住在太子宮,而遷就一個嬪妃?”

眼見楊漣態度強硬,又有大臣表示,李選侍畢竟是先帝嬪妃,逼的太急是不是有失體統。

楊漣則怒斥道,“諸臣受顧命於先帝,先帝自欲先顧其子”,隨後又表示,“能殺我則已,否則,今日不移,死不去”。

朱由校在被大臣們的爭吵驚動,搞清楚他們爭吵的內容後,便派人讓他們離開,楊漣卻仍不肯屈服,抗辯道,“選侍陽託保護之名,陰圖專擅之實,宮必不可不移”。

眼見楊漣等大臣堅持,朱由校無奈之下只得下旨讓李選侍即日移宮。之後,羣臣站在乾清宮門外,催促李選侍移宮,王安則持聖旨在宮內驅趕,失去內廷外廷支持的李選侍心知博弈失敗,只得倉促帶着八公主離開乾清宮,移居仁壽宮內的噦鸞宮。

明朝移宮案是怎麼回事?李選侍挾持儲君意圖臨朝稱制 第7張

九月初六,朱由校正式即位稱帝,改年號天啓,是爲明熹宗。李選侍移宮後數日,噦鸞宮失火,經奮力搶救纔將李選侍母女救出,後有謠言傳出,斥責朱由校違背孝悌之道,朱由校則在楊漣等人支持下,指出“朕令停選侍封號,以慰聖母在天之靈。厚養選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爾諸臣可以仰體朕心矣”,“移宮案”至此纔算告一段落。

當然,“移宮案”之所以能夠名列明末三大疑案,自然有其可疑之處,而最爲奇特的便是此案主要參與者後來的遭遇。支持朱由校的東林黨人反而遭遇清算,其中內閣方從哲、劉一燝辭官,太監王安被殺,楊漣、左光斗也在五年後因彈劾魏忠賢而慘死獄中,反倒是魏忠賢得到重用,而李選侍也被晉封康妃,甚至一直活到了康熙十三年。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