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慎郡王允禧是個怎麼樣的人?結局如何?

本文已影響1.49W人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歷史上真實的慎郡王允禧是個怎麼樣的人?結局如何?其實她遠不如自己的諸位兄長們善於處理朝政事務,所以也沒什麼作爲,但是正因如此,避開了宮廷的種種爭鬥,最後善始善終。

允禧是在康熙五十年出生的,這一年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出生,此人便是雍正第四子弘曆,後來的乾隆皇帝。

我們都知道弘曆的生母鈕祜祿氏一開始只是雍親王府的侍妾格格,身份低微,但是因爲弘曆從小聰明伶俐,在12歲的時候被皇祖康熙看中,帶入宮中親自撫養。因爲兒子得到重視,鈕祜祿氏的地位也開始得到提升,雍正登基以後先是封爲熹妃,在孝敬憲皇后病逝後被封爲熹貴妃,成爲實際上的後宮之主;兒子弘曆登基以後,鈕祜祿氏的好日子正式開始,被尊爲太后。鈕祜祿可以說是整個大清幸福指數最高的一位太后,不僅兒子孝順,而且86歲高壽而終

而弘曆同一年出生的叔叔允禧呢?

真沒有弘曆那麼幸運!

歷史上真實的慎郡王允禧是個怎麼樣的人?結局如何?

允禧的生母陳氏本就出身地位,是一個漢族女子,再加上不受寵,即便是生下兒子允禧也沒有母憑子貴在地位上得到明顯的提升。雍正登基的時候只是將其尊爲皇考貴人而已,允禧跟自己的生母陳氏一樣,在後宮之中的存在感也很低,一直到康熙病逝,允禧還是一個沒有任何爵位的皇子。

康熙在冊封皇子爵位的時候要考慮到一個非常的因素:便是皇子生母的出身。康熙所有皇子中最爲明顯的一個便是皇十子胤䄉,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大封皇子時,胤䄉便被封爲敦郡王;而比胤䄉年長的皇八子胤禩,只是復立爲貝勒。

因爲皇十子胤䄉的生母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溫僖貴妃的親姐姐便是康熙的第二位皇后孝昭仁皇后,而溫僖貴妃與孝昭仁皇后的祖父便是大清開國功臣之一的額亦都。生母有如此顯赫的出身,自然是會影響兒子的。

而胤禩即便排序在十弟之前,排行老八,一直到康熙病逝,最高的爵位也只是貝勒;

而允禧呢?

生母陳氏只是一個漢人,不得康熙寵愛,對允禧來說想要“子憑母貴”是很難的;

更何況允禧序齒排行第二十一,本身年齡也小,沒有冊封爵位也很正常。

康熙病逝的時候,允禧只有12歲;

關於允禧的生母陳氏還有一個小故事:

據說陳氏出身於一個家境還算不錯的家庭,父親叫陳玉卿,雖沒有入朝爲官,但也算是一個飽讀詩書的文人。因爲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陳氏也接受了很不錯的教育,不僅擅長於琴棋書畫,而且熟讀經史,在當地也算是一個頗爲有名氣的才女。

正因爲陳氏如此有名氣,所以父親陳玉卿便早早給女兒定下了親事;

有一次陳玉卿帶着自己的女兒前去參加一個宴會,沒想到康熙皇帝也在其中。康熙見到陳氏便一見鍾情,想要將陳氏納入後宮爲妃。康熙作爲一國之君,誰敢跟他爭陳氏呢?原先與陳氏定親的人便主動將婚事給退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小故事,畢竟陳玉卿即便是飽學之士,想要與一國之君一起參加宴會,基本上是不大可能的;更何況還是漢人呢?

而且陳氏這樣的出身是沒有資格參加選秀的,那麼關於陳氏入宮的方式,最有可能是外地的官員進獻給康熙的。

史料中關於允禧的記載本身就不是很多,關於其生母陳氏的記載更是隻有寥寥幾個字而已。

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允禧在阿瑪康熙在時沒有得到重視,也沒有任何的爵位,便沒有參與九王奪嫡的資格與實力,所以能夠平安度過此劫;而且也因爲允禧從沒有參與九王奪嫡之爭,沒有與雍正爲敵,所以在整個雍正朝,雍正從未故意針對允禧。

雖然允禧沒有像自己的十七哥允禮那樣得到了雍正的重用,但雍正對這個二十一弟還算是不錯的,畢竟允禧確實不是很適合入朝爲官:

雍正八年二月,允禧被封爲貝子;

僅僅三個月以後,允禧被雍正封爲貝勒。

其實這一年允禧只有十九歲而已;對於生母出身不高而且沒有任何功績的允禧來說,年僅19歲能被封爲貝勒確實已經很不錯了。

有了爵位,便代表允禧開始有了參與朝政的資格。

三年後,允禧與十七哥允禮一起共同辦理鑲紅旗滿洲都統事務。

雍正帝病逝後,皇四子弘曆登基稱帝。登基後不久便將皇叔允禧任命爲正黃旗漢軍都統,並且在九天後乾隆提出想要將皇叔封爲郡王。果然次月,正式將允禧封爲多羅慎郡王;並且將允禧的生母陳氏封爲皇祖熙嬪。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幼好讀書,識見明晰,辦理旗物亦屬妥協,朕意欲封爲郡王。”

允禧終其一生最高的爵位便是郡王,被封爲郡王以後先後任職正白旗滿洲都統、玉碟館總裁、宗人府等,乾隆二十三年允禧病逝。與自己的生母陳氏一樣,都是48歲病逝的。

其實我們這樣看,允禧的一生很簡單純粹,沒有大起大落,平安順遂的度過一生。

但其實允禧的一生真沒有這麼簡單,確實允禧在朝堂上沒有激起什麼水花,也沒有什麼值得稱頌的功績;但其在書畫方面的造詣確實很高,可以說是康熙諸多皇子中最爲出挑的一個,給自己取了一個稱號叫“紫瓊道人”或者是“春浮居士”。

歷史上真實的慎郡王允禧是個怎麼樣的人?結局如何? 第2張

相比慎郡王這個名號,我想允禧更喜歡的應該是“紫瓊道人”或者是“春浮居士”。

允禧最高的爵位只有郡王,在康熙諸多皇子中確實不出挑,可以說是默默無聞。但相比平民百姓來說郡王的爵位已經是高不可攀的了,若是哪個小老百姓或者是某個沒有官職的文人,能跟堂堂的郡王有交集的話,可以說是值得一生稱頌的事情了。

而鄭板橋便是其中一個,而且還是與允禧這位慎郡王關係最爲密切的一位。

允禧雖然是堂堂的郡王,但是生性簡樸,不喜鋪張浪費;更難得是允禧並不將自己置於郡王的虛名之上,而是很懂得禮賢下士,不恥下問。因此,允禧跟當時的很多書畫家都有交集。

比如易祖、朱文震、鄭板橋等人,允禧都將他們視爲座上賓,養在府邸。

“多延四方博學端愨之士,日相摩切,以故學邃藝工。”

鄭板橋曾經這樣評價慎郡王允禧:

“胸中無一點富貴氣,故筆下無一點塵埃氣。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三問,問一人不得,不妨問數十人,要使疑竇然,精理迸露。故其落筆晶明洞徹,如觀火觀水也。”

可見在這些文人的眼中,允禧很懂得不恥下問的道理,而且對待讀書學問絲毫不粗心大意,而是講究文理皆通、通曉其內涵,爲此可以詢問十多人,也不嫌麻煩。

正因爲允禧對待學問如此認真的態度,所以纔有不俗的成就。

在衆多的座上賓中,允禧最投緣的還是鄭板橋,二人的交情確實有一些讓人費解:

允禧與鄭板橋初次相識只有15歲,鄭板橋比允禧大了18歲;兩個人初次見面便“一見鍾情”,成爲忘年交。鄭板橋跟很多的學子一樣,寒窗苦讀多年就想要考取一個功名,所以先後三次入京,每次入京都會與允禧相見,二人相談甚歡。

不過很多有才華的人並不一定適合科舉考試,鄭板橋便是其中之一。

所以一直沒能榜上有名,後來在允禧的幫助下,鄭板橋得以被任命爲縣令,也算是對自己多次參加科舉考試的一個交待,之後不再應試。

在鄭板橋赴任縣令之前,與允禧唱和詩詞,做了一首《將之範縣拜辭紫瓊崖主人》:

歷史上真實的慎郡王允禧是個怎麼樣的人?結局如何? 第3張

“紅杏花開應教頻,

東風吹動馬頭塵。

闌干苜蓿嘗來少,

琬琰詩篇捧去新”

而允禧也作了一首詩詞回贈鄭板橋,在鄭板橋臨走時允禧特地囑咐鄭板橋一定要互通書信。乾隆十一年,鄭板橋調任署濰縣以後,給允禧寫了一封書信。允禧得到鄭板橋的書信後回贈了一首詩詞《喜得板橋書濰縣寄到》,由此可見二人之間的情誼有多深。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