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昭陵的建築特點是什麼?融滿漢建築藝術於一體

本文已影響4.89K人 

衆所周知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太宗皇太極的陵墓,那麼其建築特點是什麼?它的建築羣融滿漢民族建築藝術於一體,建築的平面佈局遵循“前朝後寢”的陵寢原則,自南向北由前、中、後三個部分組成,其主體建築都建在中軸線上,兩側對稱排列。

建築佈局

清昭陵,是在平地上建立的,主要建築位於中軸線上,其它建築對稱分佈於中軸線兩側。昭陵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下馬碑到正紅門。主要建築有下馬碑、石獅、華表等。下馬碑,是封建等級制度的標誌,在下馬碑處,按照等級尊卑,官員須下馬下轎步行,兩側還有雕刻精美的石獅和華表等。過了石橋不遠處就是石牌坊,位於通往正紅門的中間路段,其上雕刻生動形象,是清代雕刻的珍品。過了石牌坊,就是正紅門了,是陵寢的大門,兩側院落東爲更衣亭西爲宰牲亭。

第二部分:正紅門到方城。主要建築有華表。石獅、石獬、石麒麟、石馬等。華表,是中國古代獨有的建築,其起源與堯時的“誹謗木”,供人留言提意,現已演變成爲一種建築裝飾物。石像生,就是各類石雕物,本是驅魔辟邪,後來成爲逝者身份地位的象徵。石獅,代表王者、權威、高貴。石獬,代表統治者公正嚴明。石麒麟,祥獸,希望太平盛世常在。石馬,是皇太極最喜愛的坐騎。往前是碑亭,立有“昭陵神功聖德碑”,記載了皇太極一生的功德。

清昭陵的建築特點是什麼?融滿漢建築藝術於一體

第三部分:方城、寶城、月牙城。與碑亭相對的就是隆恩門,過了隆恩門就是方城了,它是昭陵的主體建築,隆恩殿居於其中,後面是明樓,左右有配殿,四邊有角樓。過了明樓,是寶城,它下面就是葬有皇太極夫婦的地宮。

建築特色

清昭陵作爲帝王陵寢,清昭陵的總體佈局與單體建築、裝飾裝修均是完整而又獨具特色的,它既吸收了大量中原帝王陵寢文化,同時也保持了自身的民族特點,將漢、藏、蒙等建築文化與滿族建築文化巧妙融爲一體,形成了異於關內明、清各皇陵的獨特風格,堪稱是中國古代建築精華,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典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