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那麼堅持的要襄樊,爲什麼曹丕輕易就放棄?

本文已影響2.21W人 

歷史上曹操曾經不顧病軀親自指揮作戰,不惜一切代價保住襄、樊兩城。那麼在曹操死後,曹丕爲什麼輕易就放棄曹操的戰爭成果?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從曹操逝世時,曹魏集團內部所面臨的局勢說起。

局勢:危機四伏,稍有不慎可能全盤皆輸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漢獻帝冊封爲魏王,位在諸侯王之上,擁有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的特權。此時,他名義上雖然還是漢臣,但實際上已是皇帝,因此被忠於東漢之人視爲眼中釘。更糟糕的是,他的身體也開始每況愈下了。

自知時日不多的曹操開始專注於內務,開始爲曹魏集團政權的順利交接佈局。他在受封爲魏王后,就立曹丕爲魏太子,結束了曠日持久的立嗣之爭,接着誅殺了楊修等在立(奪)嗣之爭中站錯隊的人。

對外方面,曹操停止擴張的步伐,轉而收縮防線。在西線,他戰略性地放棄漢中,並將漢中的居民遷往關中平原,將防線後撤至秦嶺以北。而在荊州方向,曹操同樣選擇棄卒保帥。他將劉備所據的荊州地盤全部劃歸孫權,退出長江流域,將防線設在離江陵500多裏的襄陽、樊城。至此,曹操沿邊境線構建了一條堅不可摧的防線。對於這點,被陸遜認爲“其患更深於操時”的魏明帝曹叡,就深有體會。

先帝東置合肥,南守襄陽,西固祁山,賊來輒破於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爭也—《三國志·明帝紀》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曹操雖然在邊境設下了鐵壁鋼牆,使劉備、孫孫無法逾越,但是,由於他在襄樊之戰剛結束不久就在洛陽突然逝世,而當時魏太子曹丕又遠在鄴城,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朝野危懼”,並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1、青州兵譁變

曹操那麼堅持的要襄樊,爲什麼曹丕輕易就放棄?

會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爲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三國志·魏書·臧霸傳》注引《魏略》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在兗州採取“設奇伏,晝夜會戰”的戰術,擊敗了強大的黃巾軍,獲降卒三十餘萬,並收其精銳,組成軍隊,號稱青州兵。從此,青州兵就成爲曹操逐鹿天下的利器。

不過,青州兵雖然戰鬥力很強,但畢竟是強盜出身,因此紀律性較差,而且他們只聽命於曹操一人。當曹操逝世的消息傳出後,洛陽、徐州的青州兵“以爲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實際上就是發生了譁變,這是形同叛亂的嚴重行爲。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確保洛陽、徐州的局勢可控,就成爲曹丕的當務之急。

2、曹丕地位受到挑戰

時鄢陵侯彰行越騎將軍,從長安來赴,問逵先生璽綬所在—《三國志·賈逵傳》

曹丕雖然是魏太子,是魏王的法定繼承人,但是,曹操在危急時刻第一時間想到的人,卻是以“神勇”著稱的曹彰。漢中之戰時,曹操在進攻受阻的情況下,就是詔令曹彰(黃鬚兒)到來助戰。而當他在洛陽病危時,第一時間召見的也是遠在長安的曹彰,而不是距洛陽更近的曹丕(在鄴城)。

曹操召見曹彰的真實目的後人已無法得知,但他此舉極具迷惑性,讓人不禁浮想聯翩。曹彰就認爲曹操此舉的目的是爲了扶正曹植,因此,他在經過曹植的駐地時,專門跑去對曹植說:“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並讓曹植與他一同趕赴洛陽,但曹植以“不見袁氏兄弟乎”爲由拒絕與其同行。

曹彰到達洛陽時,曹操已經病逝。曹彰心有不甘,就問治喪大臣賈逵“先王的璽綬在哪裏?”但賈逵並不傻,他知道一旦璽綬到了曹彰手中,曹丕能否繼位就成爲未知數了,極端情況下,曹魏集團可能會陷入無休止的爭鬥之中。於是,賈逵強硬迴應曹彰:“太子(曹丕)在鄴城,國有儲副。先王璽綬,非君侯所宜問也。”

曹彰雖然是曹操的兒子,但並不是法定的繼承人,而賈逵則是在曹操逝世後,曹丕繼位之前暫時填補曹魏集團權力真空的人。因此,本就理虧的曹彰也不敢造次,只好聽從賈逵的安排。

也就是說,曹魏內部並不是所有人都擁護曹丕繼任魏王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剷除異己以鞏固自己的地位,毫無疑問也是曹丕上位後的當務之急。

3、羣臣之間出現分裂傾向

曹操那麼堅持的要襄樊,爲什麼曹丕輕易就放棄? 第2張

太祖崩(於)洛陽,羣臣入殿中發哀。或言可易諸城守,用譙、沛人。—《三國志·賈逵傳》

衆所周知,曹操的用人原則是唯纔是舉。如“五子良將”中就有三人爲降將,而藏霸、孫觀、文聘等邊軍大將同樣是降將出身,就連張繡、昌豨等降而復叛之人,曹操同樣不計前嫌加以重用。可以說,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曹操能夠在漢未羣雄逐鹿中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然而,曹操剛剛逝世,就有大臣建議將各地的守將全部換成沛國和譙縣 (曹操老家)人,以便迅速穩定局勢。不過,曹操手下的能臣武將絕大多都不是沛國和譙縣 人,如果一刀切換將,必將引發局勢的動盪,這絕對是一個自廢武功的壞主意。當然,曹丕也不出所料地拒絕了此建議。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大臣們也不傻,他們之所以在敏感的時刻提出此問題,是因爲在曹操逝世後,之前聽命於曹操的各割據勢力開始蠢蠢欲動,洛陽城內一時人心惶惶。大臣們在風雨欲來的巨大壓力之下,分裂爲兩派陣營,一派主張“用譙、沛人”。而以徐宣爲首的另一派則認爲“今者遠近一統,人懷效節,何必譙、沛,而沮宿衛者心。”曹丕採納了徐宣一派的意見,但如何消除羣臣之間已經出現的分裂傾向,還尚需時日。

綜上所述,曹操逝世後,不可避免地在曹魏集團內部引發了恐慌。更糟糕的是,他病逝前捨近求遠召見曹彰,而不召見魏太子曹丕的行爲,向外界傳遞了錯誤的信號,從而增加了曹丕繼位的不確定性,同時也引起了羣臣的分裂。

也就是說,曹操逝世後,曹魏集團危機四伏,曹丕面臨着嚴峻的考驗,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

曹丕的對策:對外採取守勢,集中精力專注於內部

曹丕在賈逵、陳矯以及徐宣等人的幫助下,有驚無險地繼任了魏王,實現了曹魏政權的平穩過渡。此後,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曹丕軍事上對外採取守勢,集中精力專注於內部。

他籠絡、扶植忠於自己的政治勢力,重新分配在權力蛋糕上的佔有份額,同時製法削藩,打擊異己。首當其衝是清洗曹植派系,並將曹彰、曹植等威脅到他的宗親逐出權力中樞,遣往封地。而曹氏二代宗親中的曹真、曹休、夏侯尚等與他關係密切之人,則得到提拔重用。

他改革官制,確立九品中正制。此舉成功緩和了曹氏與士族的關係,取得士族的支持,從而迅速穩定了局面,同時也爲他代漢稱帝奠定了基礎。

在軍事上,曹丕首先採取撫而不討的策略,穩住發生騷動的青州兵,控制了局面。隨後,又令曹仁放棄襄陽、樊城兩地,退守宛城,將曹操拼死保護下來的戰略要地拱手讓給孫權。

時曹仁鎮襄陽,請召仁還宛。帝曰:“孫權新破關羽,此其欲自結之時也,必不敢為患。襄陽水陸之衝,禦寇要害,不可棄也。” —《晉書宣帝紀》

曹丕此舉不僅普通人難以理解,就連軍事謀略家司馬懿也是一頭霧水。他認爲襄陽是“水陸之衝”的戰略要地,易守難攻。一旦東吳佔據了襄、樊兩城,那麼只要突破宛城,曹魏就面臨無險可守的窘境,這也是當年曹操死守襄、樊兩城的原因。因此,司馬懿認爲不能放棄此兩城,但曹丕卻不爲所動,仍然主動放棄了兩城。

曹丕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曹丕爲什麼要放棄襄、樊兩城

會孫權帥兵西過,朝議以樊、襄陽無穀,不可以禦寇。—《晉書宣帝紀》

曹丕繼位時,襄陽、樊城剛剛遭受過襄樊大戰的洗禮,一片狼藉。雪上加霜的是,當年漢水又氾濫成災,導致當地糧食短缺,無法滿足軍需。而孫權則剛從關羽手中接手荊州不久,他本人以及東吳的主要兵力都在荊州一帶,對還未完成戰後重建的襄陽是個巨大的威脅。

羣臣擔心孫權會趁機進攻襄陽,於是建議曹丕放棄襄、樊兩城,將軍隊撤往宛城。但司馬懿卻反對這樣做,他的理由是孫權已經得罪了劉備,不可能傻到再得罪魏國,所以孫權不可能主動進攻襄樊。然而,曹丕不聽從司馬懿的勸告,仍決定放棄二城。

不過,曹丕並非簡單地將軍隊撤出襄樊,而是命曹仁先放火燒燬了二城,才撤到宛城。曹丕此舉我們並不陌生,因爲這是曹操慣用的以退爲進的焦士戰術。如曹操在第二次(212年)濡須之戰前,就下令將徐、揚二州及荊州東部的百姓內遷,建立起東至廣陵、西到蘄春綿延千里的無人地帶;而在漢中之戰時,曹操故伎重演,同樣在撤出漢中前,將能遷走的民衆悉數遷至漢中地區,將防線撤至秦嶺以北。

然而,同樣是將防線後撤,曹操的做法是將區域內的民衆撤走,留下空城;而曹丕則是放火燒城,留下民衆。因爲撤走民衆不僅耗時較長,還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狀況出現(曹操當年將徐、揚二州及荊州東部百姓內遷時,就引發了恐慌,民衆反而逃至東吳)。因此,燒燬城池並撤兵無疑是在緊急的情況下,更爲穩妥的做法。由此可以看出,曹丕放棄襄樊兩城,是在倉促之下做出的決定。

至此,曹丕堅持放棄襄、樊兩城的原因已呼之欲出。

1、南陽存在爆發叛亂的隱患

公元218年,宛城守將侯音與吏民共同反叛,並挾持了當時的南陽太守東里袞,又抄掠附近郡縣的百姓數千人,欲將宛城獻與關羽。曹仁倉促應戰,經過四個月的圍攻,最終屠宛城,斬了侯音。此後襄樊之戰爆發,曹仁回師樊城對抗關羽。

曹操那麼堅持的要襄樊,爲什麼曹丕輕易就放棄? 第3張

襄樊之戰後,曹操還來不及整肅南陽吏治,就迅速病逝。因此,此時的南陽實際上是暗流涌動,曹仁當年屠城的惡劣影響仍未消除,人心並未向魏。更糟糕的是,劉備派駐南陽的臥底可能還安然無恙。

在這種情況下,曹丕爲了確保南陽不再出幺蛾子,只好棄卒保帥,命曹仁棄襄、樊兩城退守宛城。

2、一旦南陽出事,將危及曹魏

漢獻帝雖然已淪爲傀儡,但曹丕很清楚,在他成功代漢之前,漢獻帝仍然是名正言順的天子,而曹魏集團中也並不缺乏漢獻帝的支持者,這些人只是懾於曹魏的強大,暫時蟄伏起來而已。一旦南陽有風吹草動,這些蟄伏在許昌的漢獻帝支持者,必定會趁機叛亂,如果許昌的叛軍與南陽的叛軍互通,而劉備、孫權等人也趁機出兵呼應的話,則曹魏危矣!

所以,在曹魏政權交接的敏感時刻,曹丕必須確保許昌的局勢穩定。因此,讓曹仁進駐與潁川郡相接的南陽郡,以及用賈逵爲豫州刺史這兩步棋,毫無疑問就是爲了震懾許昌,讓蟄伏在暗中的漢獻帝支持者不敢造次。同時也是爲逼迫漢獻帝禪讓增加籌碼。

綜上所述,曹丕急於讓曹仁放棄襄、樊兩城,退守南陽的軍事行動,既是爲了避免侯音、太醫令吉本等人的叛亂現象重現,同時也是爲了震懾許昌的漢獻帝及羣臣,以實現他的篡漢圖謀,可謂是一箭雙鵰之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