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身爲滅蜀的大將軍,爲何會被冤殺呢?

本文已影響1.48W人 

三國後期,人才的選拔被士族壟斷。鄧艾則是其中的例外,他是曹魏滅蜀的第一功臣。鄧艾能夠從放牛娃逆襲成爲大將軍,靠的是讀書二字。但是結果卻十分悲慘,被同僚暗算冤殺,導致悲劇的原因,也正是鄧艾成功的因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

妙計滅蜀

鄧艾一開始是在魏國當一名看稻田的小官,一干就是20年,到了40多歲,才被司馬懿看中,調到中央。到公元263年伐蜀,鄧艾已經66歲了,與一生之敵姜維對峙數年,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在這次征伐之戰中,他的任務是負責牽制姜維隴西的主力。

但是鄧艾並不滿足,他覺得上天讓他當將軍,是有更重要的任務。於是,他等來了一個機會。

鄧艾身爲滅蜀的大將軍,爲何會被冤殺呢?

鄧艾發現,自己的老對手姜維在一連串拉鋸戰中,竟然放棄陰平這個地方,鄧艾由此產生了一個瘋狂的想法,抄陰平小路,避開敵人主力,殺進蜀國腹地。

鄧艾在基層工作了四十年,對於地形非常敏感,才能找到這條荒無人煙的小路。只不過鄧艾沒想到蜀國的防守比他想象中要差,他都不需要等到援軍,就一舉殲滅了蜀國。那些貴族出身的將領是想不到用這樣的計謀能成功的,偏偏只有吃過苦的鄧艾做到了。

鄧艾的失誤

拿下成都之後,鄧艾安撫蜀國舊臣,不搞屠殺,大家紛紛點贊。前方的消息傳到司馬昭耳朵裏,司馬昭便以皇帝的名義下了一份詔書,表揚了鄧艾一番,把他比喻成韓信、白起、周亞夫。

爲什麼司馬昭會提到這三位呢?因爲他們都是在立了大功之後被誅殺的,這分明是在暗示鄧艾見好就收。可惜鄧艾完全讀不懂這裏面隱含的威脅,反而上書說自己要留在成都養兵,準備下一步滅吳。

鄧艾身爲滅蜀的大將軍,爲何會被冤殺呢? 第2張

擁兵自重,不聽號令,這是領導最避忌的。但是鄧艾死得太快,是在同僚的一場叛亂中被伺機殺害。

這跟現在很多職場人一樣,一旦到了某個管理崗位,再往上,就會暴露自己的缺點。

三國時期,士族和漢族之爭,就是根本利益的衝突。打仗第一靠豪族出錢出糧,第二靠寒門子弟衝鋒陷陣。面對強敵,兩股勢力可以相安無事。到了和平時代,兩股勢力就要相互搏鬥,寒門反倒成了國家領導者的心腹大患。

鄧艾唯一的靠山就是司馬家族,他的價值在於對付蜀國,蜀國滅了,他自然就沒有價值。司馬昭爲了和其他勢力談判,只能犧牲鄧艾,鄧艾連反抗的力量都沒有。

當時曹魏內部最大的矛盾,不只是統一全國,還有曹氏和司馬氏的衝突。既然鄧艾已經滅蜀,,接下來就是各方勢力瓜分果實,沒有鄧艾什麼事了。如果鄧艾能夠在此時功成身退,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現代的職場何嘗不是如此,沒有背景的員工做着最艱苦的事情,努力是他們最大的優點。但是時間長了,會讓他們覺得這些成就都是自己爭取來的。但是別忘了,一切成就都是公司的資源配合而成,跟公司的戰略有關係。普通員工往往注重效率,而忘記了環境和戰略的重要性。如果你是鄧艾,你會怎樣自保呢?

職場上有一個定理:每個人最終都會上升到他無法勝任的位置。因爲上級評判你是否勝任的標準,是根據過去的表現。如果每一次晉升,你無法找到自己的新定位,你的職業生涯就會終止。

鄧艾最大的侷限性,就是在他伐蜀之前,沒有考慮到自己的未來定位。等到蜀國一滅,他就遭遇到了巨大的危機。在這種形勢下,除了激烈勇退,其實沒有更好的辦法。畢竟手下這些兵,家人都在魏國,怎麼可能跟着你造反?

如果鄧艾是豪族子弟,從小看多了這些權力鬥爭,就會早做準備,扶持自己的勢力,這就是大局觀。那現代人如何培養自己的大局觀呢?這就要說到學習歷史的好處了。中國的歷史悠久,充滿了人性的智慧與鬥爭,越看越有味道。如果能看懂中國歷史,這個人爲人處世的能力一定不會弱。

除此之外,學習心理學和經濟學也是必要的。人是社會動物,有自己的慾望,凡事會計較得失,人永遠在利益和代價之間,決定自己的行動。

所以,儘早培養自己的大局觀,對職場人來說是很重要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