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陵 西夏王朝歷史

本文已影響2.67W人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一個政權,自稱邦泥定國或白高大夏國、西朝。因位於中原地區的西北方,國土佔據黃河中上游,史稱西夏。

寧夏北部分佈着廣袤而浩瀚的沙漠,自古以來,不斷有遊牧民族馳騁在這裏。艱苦的生活環境和變化不定的沙漠氣候塑造了遊牧民族堅忍不拔、剽悍矯健的性格。這些中國最早的騎兵行動迅速,來去自由,常常進入黃河流域的農業區搶劫財物、踐踏莊稼,還沒等封建王朝的軍隊集結,他們又像烈風一樣捲入沙漠深處,想要追擊,無邊無際的黃沙卻成了比萬里長城更險峻的天然屏障,遙遠的征途和難耐的飢渴令中原軍隊望而卻步。

所以,寧夏就成了歷代王朝與遊牧民族交鋒的橋頭堡。

靈武又是這個橋頭堡的堡中之堡。靈武自西漢以來,引黃灌溉形成一定規模,可耕可牧,物產豐富,而且,這裏還出產重要的戰略物資——池鹽,因此,靈武一直是境外少數民族覬覦的目標。唐朝建立後,在邊防前線首先經營靈武,使寧夏成爲支撐唐朝西北軍事、政治、經濟的中心。爲了加強統治,還在靈武設總管府,統領西北各路軍馬,抵抗突厥的南侵。到盛唐時期,國力強了,朝廷又陸續在北方設置10個節度使。

開元元年(713),駐靈武的朔方行軍大總管改爲朔方節度使,下轄軍隊7萬人,軍馬2.4萬餘匹,而且控制着從漠北、西域南下關中的交通要道。唐朝十分重視靈武的軍事設防,以黃河爲依託,建立起一條牢固的軍事防線,同時,唐初曾將大量內附的少數民族安置在靈武、鹽州、原州境內。這些少數民族本身尚武習戰,唐朝挑選大量身強體壯的男子,編入朔方軍隊。胡兵善將,是朔方軍隊中獨特的現象,他們弓馬嫺熟,勇猛善戰,大大加強了朔方軍隊的戰鬥力,所以,朔方軍隊是實力最強的一支軍隊,當時有“天下勁兵,盡在朔方”之說。朔方軍隊成爲護衛邊防的一道堅強的軍事屏障。

朔方節度使的主要目的是阻止突厥南下,沒想到,這支“天下勁兵”在維護唐朝的穩定方面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西夏王陵 西夏王朝歷史

  西夏武士

公元755年,范陽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率兵西進,第二年,攻陷唐都長安。唐玄宗無力抵禦,倉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卻不願隨同逃命,他與一些有志之士堅持留了下來,準備組織軍事力量收復長安。這時候,李亨首先想到了雄踞西北的朔方節度使。7月,李亨一行渡過渭河,行進到寧夏固原。唐朝初年,朝廷曾在寧夏建立大量監牧,發展畜牧業,李亨到達固原後,很快收集到各監牧的軍馬數萬匹,並做着攻擊叛兵的準備。

正在靈武的朔方留後杜鴻漸、六城水運使魏少遊等人得知這個消息,立即召集將領商量時局。大家一致認爲,要取得平定安祿山叛亂的勝利,必須依靠朔方軍隊,固原一帶不適合集結大量軍隊。於是,杜鴻漸等人寫奏摺分析軍事形勢,將朔方節度使的軍事力量、物資、武器裝備情況做了詳細報告,派人送往固原,面呈李亨,請李亨北上靈武,主持軍事平叛。

這時,李亨心存顧慮。多年來,在唐朝抵禦少數民族入侵和開拓西域,多次對西北用兵過程中,靈武都是兵源、物資的供應站和轉運站,唐朝政治腐敗,加之吐蕃、突厥等少數民族重新崛起,朔方軍隊政治、經濟等各種權力逐漸集中到節度使手中,節度使管轄數州之地,獨自佔有稅賦,不隸屬於中央。當時國內一片面混亂,朔方節度使會不會忠誠於朝廷?李亨和身邊的大臣們商量。大家意識到,要取得平叛勝利,必須依靠朔方軍隊。於是,李亨一行繼續北上。8月,到達靈武。杜鴻漸在靈武做好各種準備工作,並親自率軍到白草頓(今寧夏同心南)迎接。

李亨到靈武后,感覺到朔方軍士氣高漲,都願意爲國家效力。這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隨行大臣和杜鴻漸等將領看出他的心思,都勸他即皇位,領導平叛。公元756年8月12日,李亨在靈武南門樓宣告即位,尊唐玄宗爲太上皇,下詔改元至德,這就是唐肅宗。

當時,肅宗身邊文武官員不滿30人,制度很不健全。於是,肅宗採取一系列措施,升靈武都督府爲大都督府,召回舊部李泌出任宰相,升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爲兵部尚書,兼任靈武大都督府長史,具體負責征討安祿山叛亂的軍事行動。郭子儀正在山西前線與安祿山作戰,得知李亨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後,率兵5萬,趕回靈武。其他各路勤王兵馬也陸續彙集到靈武。這時候,朔方有精兵10萬,戰馬3萬匹,江淮各地的財物也紛紛運到鳳翔,使唐朝平叛有了兵力和物資保障。

回紇、吐蕃觀察到形勢有利於唐朝,便派使者前來請求和親,希望能出兵,共同討伐安祿山。

於是,由多民族組成的朔方軍兵力大增,平叛時機日益成熟。757年10月,郭子儀等將領率15萬大軍(包括回紇、大食、吐蕃等民族的騎兵),向長安發動進攻,一舉收復京城。11月,唐肅宗返回長安。

“安史之亂”剛剛平息,回紇人、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率兵叛亂。唐朝重新任命郭子儀爲朔方節度使,負責平叛。10月,僕固懷恩帶領回紇、吐蕃軍隊大舉南下,一路攻下邠州、涇州,直逼長安。爲解京師之圍,河西節度使派監軍柏文達率兵5000人進攻僕固懷恩的後方靈武,迫使他回兵援救,京師之圍被解。765年,僕固懷恩又糾集回紇、吐蕃、党項等少數民族組成10萬大軍,再次進攻關中。郭子儀率兵從山西回防,正要展開激戰時,僕固懷恩暴病,很快死於寧夏中寧。他的部衆按回紇習俗焚屍而葬,之後,各族聯盟潰散,長安方轉危爲安。

平定“安史之亂”時,朔方軍主力前往中原作戰,導致寧夏兵力空虛。762年,吐蕃乘機攻陷河隴地區,原州、秦州、安樂州一帶落入吐蕃手中長達80餘年。

此後,唐軍和吐蕃在寧夏展開了長期的爭奪戰。

這個時候,李元昊藉機在西北崛起,建立了西夏王朝。

西夏王陵 西夏王朝歷史 第2張

  李元昊

李元昊是党項族人。

党項族是我國西北地區古代羌族的一支,有八個部落,其中拓跋氏最爲強盛。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党項羌在戰爭中失敗後歸附唐朝,被御賜李姓。後來,他們幫助唐平定“安史之亂”、鎮壓“黃巢起義”,首領的職位不斷升遷,地盤也不斷擴大,被朝廷封爲定難軍,以陝西橫山縣爲中心,建立雄踞夏州的地方政權。後來,進一步發展成爲地方割據勢力。

960年,北宋政權建立,夏州地方政權歸附宋朝,被賜趙姓。此後,宋太祖趙匡胤利用党項族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削弱其勢力。李元昊的祖父李繼遷東征西戰,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重建了夏州地方政權,並逐漸統一黨項羌各部,爲西夏立國奠定了基礎。

1003年正月,李繼遷在同吐蕃首領潘羅支作戰中身中流矢,敗回西平。因爲傷勢過重而死,他的兒子李德明繼承統治地位。

就在這一年的五月初五,在西平府夏州定難軍的留後府中,一個嬰兒呱呱墜地。嬰兒出生前有奇異的祥兆,他的母親、新任留後李德明長妻、銀州党項大族之女衛慕氏跟隨李德明到賀蘭山遊玩,夜裏夢見一條巨大的白龍纏繞自己的身體,時間不長,她就懷孕了。嬰孩出世時,又與平常人不一樣,啼哭的聲音洪亮,兩隻眼睛裏發出炯炯有神的青色光芒。大家覺得十分驚奇,都認爲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是大富大貴之人。李德明對兒子更加鍾愛,看作天賜貴子,用党項語取名“嵬理”,即“珍惜富貴”的意思。

嵬理就是後來正式建立西夏王朝的第一代皇帝李元昊。

少年時代的元昊,熟讀詩書,對兵書更是手不釋卷,專心研讀,尤其喜歡治國安邦的律法著作,他善於思索、謀劃,對事物往往有獨到的見解,小小年紀就顯露出不同於常人的才華。元昊不但潛心於讀書,也十分喜歡馬背上的戰鬥生活,他常常穿上白色的長袖衣服,頭戴黑帽,隨身佩帶弓箭,乘一匹英俊的戰馬,前有兩名旗手開道,後有侍衛打着青色三蓋相伴隨,率領100名騎兵,左右簇擁,耀武揚威。

宋朝邊將曹瑋早就聽說過元昊的美名,想一睹他的風采,但總沒有機會見到。後來,他派人暗中偷偷畫了元昊畫像拿回來,曹瑋見了後,情不自禁地驚歎說:“真英勇也!”

但是,元昊的出行可不是爲了炫耀,他在打獵中實踐軍事知識。每次出獵,有了收穫時,大家都跳下戰馬,圍坐在一起,一邊吃肉喝酒,一邊交流打獵時的經驗。元昊虛心傾聽,並不時地請教,攻守經驗也越來越多。長大成人後,元昊雄心勃勃,對先輩俯首稱臣於宋朝,特別對依賴宋朝而改變本民族生活習慣的做法十分不滿。李德明看出兒子的心思,就耐心地勸導他:“我率領士兵打仗很多年,身心疲憊。而且,族人30多年來享受榮華富貴,都是宋朝的恩德,辜負他們是沒有道理的。”元昊卻不以爲然,他覺得英雄在世,不能僅僅滿足於穿皮衣、牧牛羊,應該建功立業、稱王稱霸,爲什麼要留戀別人賞賜的錦綺呢?他繼續爲實現自己的夢想而積極努力。李德明也慢慢轉變了想法。

西夏王陵 西夏王朝歷史 第3張

  党項民族風情——党項衣裝

這時候,以甘州爲中心的回鶻政權和佔據西涼的吐蕃都是宋朝得以聯絡而挾制党項的盟友,李德明爲了使西夏政權得以鞏固和發展,採取攻佔河西走廊的戰略,並由元昊擔當西攻重任。1028年,元昊採取突然襲擊的戰術,使回鶻可汗來不及調集兵力,甘州城(今甘肅張掖)即被攻破。元昊由於這一顯赫戰功被冊封爲太子。

1031年,李德明病逝,太子元昊在興州(今寧夏銀川)繼位。爲了強化民族意識,增強党項族內部的團結,爭取貴族上層和廣大黨項部落人民的支持,他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拋棄唐、宋王朝賜封給其祖的李姓、趙姓,改姓嵬名,稱“吾祖”。“吾祖”爲党項語,意爲“青天子”。元昊自以爲祖宗爲鮮卑拓跋,爲了懷念祖先,他宣佈保持祖先的習俗,禿髮,穿耳,戴沉重的環飾,以示和其他民族的區別。同時,他還強令党項部族人全部禿髮,限期三日,有不服從者,便被處死。一時間,党項民衆爭相剃了光頭,生活習俗都按照元昊規定的來進行。

接着,元昊繼續實行攻取河西走廊的戰略。1032年,他親自率兵攻打涼州。甘州失守後,使固守涼州的回鶻人失去了大本營,元昊又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讓回鶻人失去戒備,然後出動精銳騎兵,突然襲擊,奪取涼州。瓜州(今甘肅安西)、沙州(今甘肅敦煌)失去屏障,最後都被攻克。於是,元昊佔領了河西走廊。

1034年,李元昊改年號爲大慶,5月,又升首都興州爲興慶府,在城內大興土木,仿照唐都長安、宋都東京的佈局擴建宮城。他還依照中原王朝的禮儀,設立文武百官,對官民服飾分別做了嚴格規定。同時,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及嚴格的兵制,爲此,在原有軍事組織的基礎上,隨着党項國家的形成和疆域的擴大,元昊進而將12個部落改爲12個軍事行政區,分別在各駐地置十二監軍司,諸軍兵總計50萬。

1038年10月11日,在興慶府南郊,祭壇高築。元昊在親信大臣的擁戴下,正式登上皇帝寶座,國號大夏。因爲在宋朝的西邊,所以稱爲西夏。

元昊稱帝的消息傳到開封,宋廷大爲震驚,宰相張士遜主張絕和問罪,羣臣建議出兵討伐。第二年6月,宋仁宗下詔削元昊的官爵,撤銷所賜皇姓,停止貿易往來,重金懸賞捕殺元昊,並決定對西夏用兵。

元昊在建國前就試探性地對宋朝西北邊境做過進攻,在沿宋邊境的險要地區修築300多處堡壘,此後,仍然不斷修築。經過多次進攻,元昊摸清了宋朝邊境各地的防禦情況。他了解到延安知州範雍懦弱無能,外圍的重要軍事據點金明寨部都監李士彬與元昊有殺叔之仇,他早就想報仇,於是,進攻延安就成爲元昊侵宋戰爭的第一次大戰役。

李士彬本來是當地党項族首領,世代爲宋朝鎮守金明,他的父親李繼周多次戰勝元昊的爺爺李繼遷。李士彬作戰勇猛無比,人稱“鐵壁相公”。元昊知道取勝不容易,就採取反間計,結果被對方識破。後來,元昊又施一計,讓自己的党項部屬詐降,李士彬沒有調查實情,全部歸於帳下。結果,前來投降的人越來越多。1040年正月,元昊派牙校賀真等率部向李士彬詐降。與西夏軍作戰時,元昊又讓士兵不戰而退,並且散佈說:“我們早就聽說過鐵壁相公的大名,不敢與他交戰。” 李士彬聽了後,驕氣日盛,動輒虐待部下。元昊乘機勾結拉攏那些心生怨恨的人。李士彬驕傲自大,防務鬆懈。李元昊見時機成熟,突襲金明寨,詐降的党項士卒做內應,一夜之間就攻破寨城,俘虜了李士彬。接着,元昊進圍延安。知州範雍十分驚慌,立即牒令駐守慶州(今甘肅慶陽)的劉平和石元孫率軍趕來增援。劉、石二人帶領人馬趕到延川、宜川、洛水三河的匯合處三川口時,人困馬乏,軍心渙散。西夏兵按照元昊的部署,在這裏設伏兵從山地四處合擊,將宋軍萬餘人消滅殆盡,劉平和石元孫被俘。這時,天下起了大雪,西夏士兵疲憊不堪,元昊沒有冒然南下,下令收兵。

三川口一戰是西夏建國後取得的第一場勝利,充分顯示了西夏軍事力量的強大和元昊的軍事指揮才能。元昊知人善任,不但能夠團結本民族的各個部落,而且還能很好地利用其他民族的力量。即便在與宋朝爲敵的時代,也敢起用漢族人才。實際上,在建國過程中,元昊很重視人才的培養和收羅。西夏建國初期,因忙於戰爭,教育事業並不發達,所以,元昊特別注重吸收漢族知識分子爲自己服務。重用張元、吳昊,更說明了元昊對漢族人才的重視。張、吳二人爲陝西華縣人,他們累舉進士不第,就進入了西夏。爲了引起注意,他們到酒樓狂喝豪飲,又在牆壁上書寫“張元、吳昊飲此”。

西夏王陵 西夏王朝歷史 第4張

  西夏王陵,位於距銀川市。

西夏巡邏兵發現,覺得他們形跡可疑,就將二人帶入宮中。元昊責問他們爲什麼不避諱他的名諱。兩人明目張膽地對元昊接受趙宋賜姓進行諷刺挖苦。左右衛士聽了很氣憤,而元昊不但不生氣,反而認爲他們有膽識、有奇才,立即予以重用。並在數月之內派人潛入宋境,將二人的家眷接來,使他們團聚,從而安心爲西夏效力。而張元、吳昊也知恩圖報,協助元昊指揮了著名的三川口之戰。

1041年2月,元昊準備再次南下,他首先派出使者向宋將請和。當時,主持宋對西夏軍事的是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韓琦,他認爲元昊無故請和,必定有詐,就親自巡邊,加強防務。元昊又派人攜帶書信向延安知州、著名的文學家范仲淹請和。范仲淹知道元昊沒有誠意,但還是寫了長篇回書《答趙元昊書》。可是,元昊一面放和談的煙霧彈,一面積極準備進攻。當他統兵10萬逼近懷遠城(今甘肅平涼北)時,韓琦調集萬餘軍士,指派行營總管任福率領禦敵。元昊瞭解到宋軍將領任福求勝心切,先派小股部隊前進,遇到任福大軍,僞作逃遁,誘使敵人不斷追趕。元昊見宋兵中計,便將10萬精兵埋伏在水川口(在今隆德縣),同時,把100多隻鴿子分別裝進泥盒裏,放到路旁。任福率領大軍追趕敵人,人困馬乏,快到羊牧隆城(今寧夏西吉縣)時,發現路邊有許多泥盒,而且裏面有撲動的聲響。軍士不知裏面有什麼東西,打開泥盒,鴿子騰飛而起。西夏軍以鴿子盤旋的地方判斷宋軍所在位置,團團圍住,展開激烈廝殺。這一仗,宋軍大敗,任福等10餘名將領陣亡。當時舉國上下,一片悲慘、淒涼的景象。當韓琦率領人馬去迎接從戰場上撤下來的殘兵敗將時,路途中,數千名陣亡者的親屬手持死者舊衣,提着紙錢,面對韓琦招魂而哭,哀慟之聲震天動地。韓琦悲憤羞愧,無言以對。

經過這兩次大戰,宋朝無力再戰,又要應付虎視眈眈的北遼,宋仁宗迫不得已,冊封元昊爲夏國王。西夏的疆域很廣闊,東臨黃河,西以玉門關爲界,南接蕭關(今甘肅環縣北),北抵大漠,極盛時轄地22州,包括今寧夏全境、陝西北部、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及內蒙古部分地區,形成了宋、遼(金)、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

党項族從李繼遷起,經歷其子李德明艱苦創業,終於在元昊時代建立了強大的西夏王國。建國初期,元昊勵精圖治,奮發向上,但是,隨着政權的穩固,他開始思想懈怠,陶醉於自己的赫赫戰功,特別是執政後期,他不理朝政,常常帶着嬪妃到賀蘭山瓊樓玉宇般的行宮中尋歡作樂,縱情聲色。元昊還做了一件荒唐透頂的事情:他給兒子寧令哥找了一位叫沒藏氏的女子作妻子,誰知道見了這位兒媳婦,被她的美貌吸引住,便喪失理智,將新人據爲己有,而且大張旗鼓地將她立爲新皇后。寧令哥難以忍受父親的奪愛之恨,加上週圍野心家沒藏等人的挑唆,他按捺不住,持戈衝進宮中,刺殺元昊。元昊拼命抵抗,躲閃不及,鼻子被削掉了。他受到這一番驚嚇,從此臥牀不起。1048年正月初二,元昊死去。

党項族的一代英主,就這樣隕落了。

元昊死後,只有週歲的諒昨繼位,他的母親沒藏氏輔政。1139年,第五代西夏王李仁孝嗣立,此後,李純佑、李安全相繼繼位。這時侯,成吉思汗已經統一蒙古各部,自1205年第一次攻夏起,衝突不斷,互有進退。第九代西夏王德旺繼位後,蒙軍乘西夏國勢微弱,大舉進攻。1226年,成吉思汗率軍攻佔肅州、甘州等地之後,揮師東進,涉沙漠、渡黃河,攻佔應裏(今寧夏中衛)、西平府。1227年1月,成吉思汗留兵繼續圍困興慶府,自己領軍南下,攻佔積石州後,派兵攻佔德川州。6月,西夏末主李睍率西夏文武官員投降。7月,成吉思汗病死,蒙軍恐西夏有變,殺死李睍。

西夏就此滅亡。

但是,關於西夏的諸多謎團,仍然深深地掩埋在歷史中。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