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爲什麼會被稱爲“就時宰相”?他有哪些事蹟?

本文已影響5.93K人 

說到于謙,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明代于謙這首《石灰吟》很多人從小就能背誦。詩人在寫石灰,也是在寫自己。于謙,字廷益,錢塘人。於永樂十九年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受宣宗賞識升爲巡按江西。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公元一四四八年,于謙結束了二十幾年的地方官任期被調入中央,任職是兵部左侍郎,此時的兵部最高長官是鄺埜,可以說于謙是二把手。

于謙爲什麼會被稱爲“就時宰相”?他有哪些事蹟?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太監王振的鼓動下匆忙率領五十萬明軍北上征討瓦剌,誰曾想土木堡一戰,大軍損失過半,主要大臣基本戰死,自己也被瓦剌軍隊生擒。明史:“二十餘萬人中傷居半,死者三之一,騾馬亦二十餘萬,衣甲兵器盡爲胡人所得,滿載而還”。如此戰敗消息傳到京城,文武百官都慌了,皇帝都被俘了,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很多官員提議遷都南京。

于謙爲什麼會被稱爲“就時宰相”?他有哪些事蹟? 第2張

值此國家危難之際,時任兵部侍郎的于謙卻堅決反對。朝堂上于謙厲聲曰:''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他認爲如果棄守京師南逃,那大明將大事去矣,所以主張選立新君,固守京師。8月29日,監國郕王朱祁鈺在大臣的擁戴下繼承皇位,同時于謙也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對瓦剌軍的作戰事宜。

他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爲重,君爲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在這場京師保衛戰中,于謙可謂功不可沒。如果沒有于謙力保京師,說不定蒙古會再次入主中原。所以被稱爲“救時宰相”。

于謙爲什麼會被稱爲“就時宰相”?他有哪些事蹟? 第3張

7年後,明代宗朱祁鈺病危,太子朱見濟夭折,皇位後繼無人,在此局勢下,石亨、徐有貞等擁朱祁鎮起事復位,史稱“奪門之變”。于謙有軍隊在手,卻未動一分,任由局勢發展,朱祁鎮復辟成功,于謙成爲復辟的犧牲品,人被殺,家被抄。于謙的名聲一直到明憲宗時才恢復過來。弘治二年(1489年),追諡''肅愍''。明神宗時,改諡''忠肅''。《明史》稱讚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