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是明朝的重臣,爲何卻被誣陷後斬首呢?

本文已影響1.48W人 

于謙是明朝的重臣,也是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就是這樣一位忠君爲國,剛正不阿的優秀大臣,卻遭受讒言,最終被斬首,這是明朝的巨大損失。

于謙(1398-1457),字廷益,號節庵。明代政治家、軍事家。祖籍考城(今民權縣),故里在今民權縣程莊鄉於莊村。于謙的曾祖於九思在元朝時離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遷至錢塘太平裏,故史載於謙爲浙江錢塘人。

于謙少年立志,十二歲時便寫下明志詩“石灰吟”。永樂十九年(1421)進士,任監察御史,爲宣宗皇帝看中,超遷兵部侍郎,巡撫河南、山西。在河南、山西近二十年間,他平反冤獄,賑濟災荒,政績卓著,深得民心。正統十四年(1449)土木之變後,從兵部侍郎升任尚書,擁立景帝,反對南遷。他調集重兵,組織指揮了歷史上有名的京城保衛戰,因功加少保。于謙爲官勤政、愛民、廉潔、剛直,深得景帝的信任,也因此獲罪於一些朝中大臣。景泰八年(1457),代宗病重,英宗發動“奪門之變”,于謙以謀逆罪被殺。天順八年(1464),英宗的兒子朱見初即皇帝位。不久,他下令爲于謙平反。弘治二年(1489年),贈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肅愍”,賜祠於其墓曰“旌功”。萬曆中,改諡“忠肅”。

于謙墓

于謙是明朝的重臣,爲何卻被誣陷後斬首呢?

于謙墓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三臺山麓,西湖烏龜潭畔。

出於謙祠大門向北約50米,可見一明式牌坊,墓道長長,芳草萋萋,兩旁肅立的石翁仲、石獸,爲墓區平添幾分肅穆與莊嚴。百米墓道的盡頭,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謙墓,墓碑上書“大明少保兼兵部尚書贈太傅諡忠肅於公墓”,是1982年修復墓時重新鐫刻的,碑下的浮雕纏枝牡丹基座,和墓前的石供桌,均爲明時原物。

1966年,于謙墓於1966年文革中區被毀。1982年,重建於謙墓,將原七座墳塋改爲一座,墓高2米,青磚環砌,重刻墓碑,上書“大明少保兼兵部尚書贈太傅諡忠肅於公墓”,墓前設祭桌、香爐。1998年,爲紀念于謙誕生600週年,在墓道兩側配置仿明式石翁仲、石獸及牌坊,整治墓區環境,修復于謙祠,建成於謙景區。在這次湖西綜合保護工程中,于謙祠又經保護整修,恢復了于謙祠牌坊和甬道,現已成爲湖西重要的人文景觀。爲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原墓坐西朝東,呈馬蹄形,有七座墳,墓側建旌功祠,又名于謙祠,南北寬23米,進深30米,墓道長90米。後毀於1966年,今于謙墓爲1982年重建。對於謙,清代袁枚曾讚頌道:“賴於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

2006年05月25日,于謙墓作爲明至清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于謙墓相對於西湖的位置。

于謙墓墓道

于謙是明朝的重臣,爲何卻被誣陷後斬首呢? 第2張

于謙墓及墓前石獸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