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孫吳重臣張昭的結局如何?

本文已影響2.24W人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三國時期孫吳重臣張昭的故事。

東漢末年,張昭爲避戰亂而南渡至揚州。孫策創業時,任命其爲長史、撫軍中郎將,將文武之事都委任於張昭。孫策臨死前,將其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張昭率羣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幫助孫權穩定局勢。

赤壁之戰時,張昭持主降論。孫權代理車騎將軍時,任命張昭爲軍師。孫權被封爲吳王后,拜其爲綏遠將軍,封由拳侯,此後曾參與撰定朝儀。孫權兩次要設立丞相時,衆人都推舉張昭,孫權以張昭敢於直諫、性格剛直爲由而不用他,先後用孫邵、顧雍。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張昭以年老多病爲由,上還官位及所統領部屬,改拜輔吳將軍、班亞三司,改封婁侯。晚年時一度不參與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傳解》及《論語注》,今皆佚失。嘉禾五年(236年),張昭去世,年八十一,諡號“文”。

主要成就

政治

張昭作爲輔佐孫策、孫權兩代的重臣,對於江東的穩定起了重要的作用,一直施行着“穩定豪強”政策。在孫權初即位、四方叛亂迭起之時,張昭與江東諸將盡力輔佐孫權,使得局勢趨於安定。在吳夫人擔憂孫權年幼,江東不穩時,董襲就說過:“討虜(孫權)承基,大小用命,張昭秉衆事,(董)襲等爲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時也,萬無所憂。”孫權對羣臣大多直接稱呼其字,唯獨稱呼張昭爲張公,稱張紘爲東部,可見孫權對二人的器重。張昭亦曾向孫權舉薦嚴畯、呂蒙等人,後來都成爲吳國的名臣。

三國時期孫吳重臣張昭的結局如何?

文學

張昭精通儒學,晚年在家無事即爲《左傳》及《論語》做注(今皆佚失)。孫權希望太子孫登熟讀《漢書》,也命張昭之子張休先向張昭學習,再回宮轉授孫登。“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著有《武庫賦》,張紘讀後寫信稱讚陳琳的文才。陳琳卻說與張紘及張昭兩人相比,是小巫見大巫。

《全三國文》又收錄有其作品《宜爲舊君諱論》及《徐州刺史陶謙哀辭》。

書法

張昭善隸書,其書法作品今無存。唐代書法家張懷瓘在《書估》中將其書法列爲第三等。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張昭生平與正史大體相當,於漢末避亂江東。孫策在江東創業時,闢張昭爲長史,以管仲視之。孫策臨終時,將孫權託付於張昭、周瑜,遺言“內事托子布,外事全賴公瑾”。張昭性格嚴肅,對孫權多有直諫。赤壁之戰之際,張昭主降,孫權深感失望。但此後仍對孫權各項決策發揮重要作用。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