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曾經有多少個“天府之國”?歷朝歷代“天府之國”盤點

本文已影響2.33W人 

衆所周知現在我們所指的的天府之國基本是指成都,那麼歷史上曾經有多少個“天府之國”呢?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就爲各位帶來詳細的介紹。

"天府"的本意是天然府庫,指地勢舒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方,後來也指京師或天子的府庫。而"天府之國"多指在被稱爲"天府"之地建立過政權或設爲國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範圍較"天府"更大一些。

1、關中地區(戰國至明代)

歷史上曾經有多少個“天府之國”?歷朝歷代“天府之國”盤點

渭河平原(Weihe Plain),又稱關中平原(Guanzhong Plain)或渭河盆地,系地塹式構造平原。介於秦嶺和渭北山系(老龍山、嵯峨山、藥王山、堯山、黃龍山等)之間。西起寶雞,東至潼關,海拔約323~800米,東西長約350公里,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因在函谷關(後亦稱潼關)和大散關之間(一說在函谷關、大散關、武關和蕭關之間),古代稱“關中”,亦有雅稱“秦中”之說。春秋戰國時爲秦國故地,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五市及楊淩示範區。東西長約350公里,平均海拔約500米,西窄東寬,號稱“八百里秦川”。渭河平原是斷層陷落區即地塹,後經渭河及其支流涇河、洛河等沖積而成,屬於渭河斷陷盆地帶的關鍵主體部分。

這裏自古灌溉發達,盛產小麥、棉花等,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產區。是中國最早被稱爲“金城千里,天府之國”的地方。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從戰國時起就有“四塞之國”的說法,所以漢代張良用“金城千里”來概括關中的優勢勸說劉邦定都關中。戰國時期,張儀向秦惠王陳說“連橫”之計,就稱頌關中“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貿,沃野千里,蓄積多饒”,並說,“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這比成都平原獲得“天府之國”的稱謂早了半個多世紀。這是因爲關中從戰國鄭國渠修好以後,就成爲了物產豐富、帝王建都的風水寶地。

2、成都平原(漢代至今)

成都平原,中國西南地區最大平原、地勢平坦、水域遍佈,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是中國最大芒硝產地,也是全國著名的商品糧油基地。平原由岷江、沱江、青衣江、大渡河沖積平原組成。總面積23000平方公里。是長江流域有名的魚米之鄉。因該平原地區主要爲成都市所轄區市縣,故稱成都平原。其中成都主城區位於平原東部。

3、江南(北宋時期)

在不同歷史時期,江南的文學意象不盡相同。江南最早出現在先秦兩漢時期,是以楚國爲背景所指的長江中游今湖南和湖北的長江以南部分、江西。在古代,江南曾經被中原稱爲吳楚。後來隨着中原漢人南遷,江南成爲一個文教發達、美麗富庶的地區,它反映了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人們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從古至今“江南”一直是個不斷變化、富有伸縮性的地域概念。江南往往代表着繁榮發達的文化教育和美麗富庶的水鄉景象。

4、幷州(五代時期)

《冊府元龜》卷四百六十一:帝嘗登童子佛寺望幷州城(古太原城)曰:"是何等城?"或曰:"此是金城湯池,天府之國。"

歷史上曾經有多少個“天府之國”?歷朝歷代“天府之國”盤點 第2張

5、京師(明清時期)

華北北部的燕京一帶雖在戰國後期亦被稱爲"天府",但秦漢以來並沒有人這樣講,直到明清時期建都北京,才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譽。《大明一統志》卷一:"京師古幽薊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形勝甲於天下,誠所謂天府之國也。"

6、閩中(明代)

閩中即福州及其西南一帶。屠本畯《閩中海錯疏·原序》:"禹奠山川,魚鱉鹹若;周登俎豆,魴鱧是珍……閩故神仙奧區,天府之國也,並海而東,與浙通波,遵海而南,與廣接壤。"

7、盛京(清代)

盛京即瀋陽。《欽定滿洲源流考》卷十九《國俗·物產·御製盛京土產雜詠十二首》:"盛京山川渾厚,土壤沃衍。蓋扶輿旁薄,鬱積之氣所鍾,洵乎天府之國,而佑我國家億萬年靈長之王業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