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屋脊吻是徽派建築格式之一,其來歷有哪些有趣的傳說?

本文已影響7.6K人 

大屋脊吻是徽派建築格式。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裝飾件。徽州古建的祠堂、廟宇、府宅等大型建築,沿襲《營造法式》官式作法,採用大屋頂脊吻,有正吻、蹲脊獸、垂脊吻、角戧、套獸等。造型與官式作法有所區別,屬徽派特色。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大屋脊吻是徽派建築格式之一,其來歷有哪些有趣的傳說?

大屋脊吻來歷附會了許多有趣的傳說。

如正吻:指正脊兩頭口銜屋脊的。鰲魚(龍魚),究其起源比較原始,據說漢武帝造“柏樑殿“,遭火殃,方士說:“南海有魚虯,水之精,激浪降雨,作殿吻,以鎮火殃。“正吻就由此產生沿襲下來。

又如垂脊吻:位於同正脊相垂之脊頭的人物飾件,稱“仙人“。究竟指那位仙人說法不一。民間常有姜大公在此“鎮妖捉祟“之說。亦有指“大禹“因恐屋脊聚鰲魚太多,怕鰲魚翻身易發大水成災,必須有所制約,故請“禹王“鎮守。還說是劈山救母的大力士“二郎神“,脊上立獸爲“哮天犬“,其意也是二郎神在此鎮邪捉妖。諸種說法皆爲庇護平安,寄寓生生不息之吉意。

正脊吻

正脊吻是中國宮殿建築屋頂所用裝飾物。它是殿宇頂上正脊兩端的吻獸,一般是龍頭形,張大口銜住脊端,故又稱吞脊獸。徽派建築的正吻是鰲魚(龍魚)。

明代陸容寫的《菽園雜記》中有載:“鰲魚,其形似龍好吞火,故立於屋脊上。”陸容,字文量,號式齊,太倉人。生於明英宗正統元年(一四三六年),卒於孝宗弘治九年(一四九四年)。成化二年(一四六六年)進士。曾授南京主事,後遷兵部職方郎中,終居浙江參政。由此可見陸容生在江南,長在江南,坐官升遷也均在江南。而他的這部《菽園雜記》中記述的掌故也都是江南之事。所以這之中才有了鰲魚的稱呼。那麼爲什麼江南一些地區要這麼叫呢?還是先從鰲這種動物說起吧。

大屋脊吻是徽派建築格式之一,其來歷有哪些有趣的傳說? 第2張

《玉篇·魚部》:“鰲,魚名。”唐代王維詩《送祕書晁監還日本國》有:“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李白的《猛虎行》中也有:“巨鰲未斬海水動,魚龍奔走安得寧。”由此可見鰲是傳說中的海中大龜或大鱉。江南地區地理位置靠海,所以更容易把日常建築上的這類吻獸與海中神獸聯繫起來。

垂脊吻

中國古代傳統宮殿建築上除正脊外,還有垂脊。垂脊上的吻獸名稱較多,除叫垂脊吻外,還叫屋脊走獸,檐角走獸,仙人走獸等。檐角最前面的一個叫"騎鳳仙人",也叫"仙人騎雞"。它的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塊瓦件。在未形成"仙人騎雞"這一造型之前,是用一個大長釘來固定的。

從"仙人騎雞"向後上方排列着若干小獸,均稱垂脊獸,隨着殿宇等級的不同而數目不一。最高等級的中國宮殿建築,如太和殿,垂脊獸的數目最多,有11個。殿宇降級,垂脊獸的數目也隨之減少。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