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去世前,爲什麼將蜀國的軍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

本文已影響2.24W人 

劉備,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劉備病逝時,曾爲劉禪挑選了兩位託孤大臣,一位是諸葛亮,另一位便是李嚴。當時的劉備將蜀國的內政託付給了諸葛亮,將蜀國的軍權託付給了李嚴。劉備此舉看似是將蜀國的軍政大權分開,以李嚴來爭衡諸葛亮,但內中卻有一層劉備無法對人言明的用意。劉備無法對人言明的用意究竟是什麼呢?

關羽死後,劉備打着爲義弟報仇的旗號,執意要討伐東吳。不顧諸葛亮等人多番勸諫的劉備,不管是出於公心還是出於私義,都造成了一個既定事實:改變了諸葛亮爲蜀國制定多年的國策——聯合東吳共拒曹魏。劉備執意討伐東吳的最終結果,便是自己抑鬱而終,蜀國損失大批青壯。

劉備去世前,爲什麼將蜀國的軍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

爭奪天下的劉備,一直打着一個口號:興復漢室。所謂的興復漢室便是指,恢復大漢舊有的領土。但隨着大批青壯的折損,也讓劉備認清了眼前所面對的實際情況:恢復大漢舊有的領土蜀國可能永遠也做不到了。

但礙於面子,劉備又不能當衆告訴諸葛亮:你不要北伐了,保住我兒子的基業就很好了。此時的劉備能怎麼做呢?找一個既忠於劉禪不想北伐,又和諸葛亮有關係的人來執掌蜀國軍權。這個人會支持諸葛亮有限度的北伐,此人便是李嚴。

人們只知道李嚴和諸葛亮不和,卻不知道李嚴和諸葛亮是舊識。編者爲何要如此說呢?咱們來看一下李嚴的出身,李嚴表字正方,出身南陽。南陽是諸葛亮隱居躬耕之地,隨之便可以說諸葛亮和李嚴很早就已經相識了。

翻看魏延提出兵出子午谷之計時的史料會發現一個問題,蜀國內部分成了三股勢力,這三股勢力是彼此依存,卻又彼此對抗的。

這三股勢力分別爲:劉備入川前的舊部,以諸葛亮爲首。荊州世家大族。曾效忠於劉表父子,後效忠於劉備父子的益州士族官員(李嚴)。李嚴曾效力於劉璋麾下,因此便可以說李嚴既是諸葛亮的舊部,其本身也代表着益州世家大族的利益。

劉備去世前,爲什麼將蜀國的軍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 第2張

赤壁之戰結束後,作爲蜀國對抗魏國的前沿陣地,荊州變得十分荒涼。隨之荊州世家大族和劉備舊部利益達成一致,他們都想讓蜀國向北方擴張地盤。因此便可以說荊州世家大族和諸葛亮所領導的劉備舊部(趙雲、關羽、張飛的後人)是蜀國中主戰的鷹派。

而益州忠於劉禪的劉表舊部則不同(李嚴),他們對北伐的興趣並不大。因爲他們的利益在益州,在蜀中。換句話而言,諸葛亮希望蜀國銳意進取,而李嚴卻希望蜀國偏安一隅,以此保住自己和劉禪的富貴生活。劉備將蜀國軍權交給李嚴的目的正是爲了先保住蜀國基業。

討伐東吳導致蜀國損失大批青壯,劉備希望諸葛亮能夠伺機擴張蜀國領土。如果擴張領土會危及到已經留給劉禪的基業,這是劉備不願意見到的。因此劉備菜戶將蜀國軍權交給了這個既能代表劉禪及益州世家大族利益,又和諸葛亮有舊的李嚴。

劉備希望諸葛亮能有限度的幫助蜀國擴張領土,但也不希望冒險。後來魏延提出兵出子午谷之計,支持魏延的人也是那些益州出身的官員。這些官員希望以小的代價,讓蜀國完成領土擴張。他們不願意支持諸葛亮,是因爲諸葛亮主張正面緩慢的蠶食魏國領土,這樣做收效甚微還會讓蜀國常年征戰。益州出身的官員,保住了劉禪的基業,也就是保住了自己的利益。

劉備去世前,爲什麼將蜀國的軍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 第3張

可惜後來的李嚴,因爲益州集團的利益和諸葛亮產生了分歧。公元226年,身在漢中的諸葛亮準備北伐曹魏。當時諸葛亮準備將李嚴調到漢中,自己好出兵北伐。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諸葛亮還是很信任李嚴的,他可以將自己的後方託付給李嚴。

不想李嚴卻百般推脫,只想在江州繼續駐防。與此同時李嚴還希望諸葛亮能將五郡交給自己,讓自己組成巴州,擔任巴州刺史。公元230年,曹軍兵分三路進攻漢川。這時的諸葛亮再次調李嚴前去漢中駐防,可是李嚴依舊不願意前往漢中。

當時的李嚴甚至對諸葛亮說道:萬一自己前往漢中,江州丟失誰來負責?無奈之下,諸葛亮只好讓諸葛瞻接手江州防務,同時晉升李嚴爲驃騎將軍。李嚴這才心甘情願前往漢中駐防。

公元231年,諸葛亮率軍出祁山,李嚴負責大軍的糧草供應。因道路泥濘,押運糧草困難,懼怕被諸葛亮軍法處置的李嚴,便建議諸葛亮退兵。諸葛亮退兵後,李嚴卻又對劉禪說道,蜀軍糧草供應充足,諸葛亮爲何要退兵呢?就是這一次,李嚴才惹惱了諸葛亮。諸葛亮隨即彈劾李嚴,最終劉禪將李嚴貶爲庶人,流放到梓潼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