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昶曾受到朱元璋的厚待並留用,爲什麼最後結局悲慘?

本文已影響2.99W人 

張昶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古代皇帝打天下坐江山,離不開手下的文臣武將。文臣能出謀劃策,運籌帷幄,武將能衝鋒陷陣,斬將搴旗,因此隊伍中人才的數量與質量,往往是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因素。但凡能夠掃滅羣雄、一統河山的成功者,必定都是慧眼識人、善於用人的伯樂之才,比如朱元璋等人。反之,如果手下缺乏一幫高素質有能力的干將,則很難走到最後,明末義軍首領李自成之所以攻克京師卻沒能坐江山,手下沒有高素質人才是關鍵原因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在用人識人方面就很有獨到之處。他深知治國平天下,全在用人得宜,因此從起兵之初開始,就把甄別、收集各類人才當成首要任務,堪稱到了求賢若渴的程度。他的身邊也漸漸彙集了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李善長、劉伯溫等一大批傑出人才。

在當時的各大武裝集團中,朱元璋的手下人才儲備厚度堪稱無與倫比。即使如此,他仍然抱着海納百川的心態,對天下人才兼收幷蓄。甚至是來自敵對陣營的人才,他也照收不誤。明朝虎將朱亮祖,武勇過人,原先就是元朝的元帥。朱元璋手下還有個大臣張昶,原先也是元朝高官,受到朱元璋厚待並留用,可惜他下場極爲悽慘。

張昶曾受到朱元璋的厚待並留用,爲什麼最後結局悲慘?

《明史》記載,張昶是宛平人,才華橫溢,滿腹經綸,擔任元朝戶部尚書之職。他是元朝高官,長期安居大都,本來與朱元璋素無交往,但因一次出使任務,使得他與朱元璋有了一段交集。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元朝皇帝見武力鎮壓無效,想採取懷柔政策招安各地義軍。戶部尚書張昶被選中作爲元朝使團成員之一。元朝使團先去見軍閥方國珍,沒能取得進展,轉而又來找朱元璋。

元朝當時已經瀕臨崩潰,朱元璋當然不會考慮接受元朝招安。他雖然拒絕了元朝使者,但元朝戶部尚書張昶卻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早就聽聞張昶是個賢才,“昶有才辯,智識明敏,”,遇事“裁決如流,事無停滯”,是個難得的治世良才。朱元璋不由分說,軟硬兼施把張昶給留了下來,授予他參知政事之職,留爲己用,還高興地對人說:“元朝送大賢人與我。”

誰知朱元璋錯打了算盤。張昶飽讀書史,忠君思想根深蒂固,對元朝故主忠心不二,根本不願爲朱元璋這樣的“草寇”效力。雖然爲情勢所迫,逼不得已留了下來,但卻身在曹營心在漢。《明太祖實錄》記載,他“心常怏怏”,《元通鑑》也記載他“心不忘北歸”,時刻總想返回北方元朝。

張昶曾受到朱元璋的厚待並留用,爲什麼最後結局悲慘? 第2張

但張昶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無拳無勇,想跑也跑不了。他對朱元璋的厭惡憤恨之心日甚一日,於是開始蓄意報復。他利用朱元璋對他的信任,決定要想方設法把朱元璋搞垮。張昶的心機也很毒辣,他多次上書朱元璋,對他歌功頌德,勸他及時行樂,還倡議他實行嚴刑峻法,“破兼併之家,行厲民之術”,總之就是想方設法,想把朱元璋變成一個昏君暴君,教唆他苛待壓榨百姓,以敗壞其形象,讓他失去民心。

張昶這一招,不能說不厲害,可惜用錯了時候。他要是明朝開國以後上這些奏章,朱元璋志得意滿之際,沒準就上了套。可現在朱元璋正在勵精圖治、銳意圖強之際,對張昶的這些建議根本不接受,對張昶開始有所不滿,甚至曾經對劉基說:“此人就是個趙高啊。”開始對張昶有所不滿。

張昶受到朱元璋的責罰,卻依然不知悔改。明朝大將李文忠攻破杭州,抓獲了一批元朝武將。《國初羣雄史略》記載,張昶利用職務之便,私自放走元朝戰俘,還“給以腳力,送至境上,任其還鄉”。不僅如此,張昶還寫了一封密信,交由元朝戰俘帶走,“以國事陰通”,向元朝泄露朱元璋的軍情國事,已經屬於徹頭徹尾的叛國間諜行爲。結果這封密信在途中被明軍查獲,張昶私通元朝也漏了陷,被關入大牢。

張昶曾受到朱元璋的厚待並留用,爲什麼最後結局悲慘? 第3張

即使到了這個地步,朱元璋憐惜張昶的才華,仍然不捨得殺他。《明太祖實錄》記載,“王始惜其才,猶欲活之”,仍然想留他一條活命。大都督府負責審訊張昶,張昶抱定必死之心,一言不發,閉目待死。獄吏再三逼迫張昶寫供狀,張昶提起筆來在紙上寫了八個大字,讓獄吏轉交朱元璋。

《明太祖實錄》記載,朱元璋聽說張昶寫下供狀,急忙觀看,只見上面寫着八個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朱元璋頓時暴怒不已,感到自己受到了莫大欺騙,他真心實意對張昶待如上賓,他卻絲毫不爲所動,一心想着塞北的元順帝。朱元璋對大臣李善長說:“被他侮弄我這幾年!”立即下令斬殺張昶,殺了他還不解恨,《國初事蹟》記載,“碎其骨,投之於江水”,這纔算出了一口惡氣。

張昶雖然不失爲忠臣,但卻不識天下大勢,把腐朽透頂的元順帝視爲英主,白白成了元朝的犧牲品,令人惋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