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戰略家劉曄猜準了劉備會討伐東吳,後來結果怎麼樣?

本文已影響1.82W人 

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劉曄,探索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劉曄即猜準了劉備一定會討伐東吳,又建議曹丕藉機聯蜀伐吳。可謂是真知灼見,不愧爲曹魏戰略家。可惜曹丕謀略要低太祖一頭,未能採納劉曄的建議,浪費了大好的機會。

我之所以提劉曄,因爲劉曄對題主這個問題作出了最好的回答: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衆以示其有餘。且關羽與備,義爲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爲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

曹魏戰略家劉曄猜準了劉備會討伐東吳,後來結果怎麼樣?

用現在的話說,劉曄精確的指出了兩點:

其一、劉備百折不撓,威武自強是他的特點,必定不肯示弱,出兵揚威,重新恢復蜀漢的威信是其必然選擇,這也是一個外來政權在蜀地立足的基本。

其二、劉關情深意重,劉備軍隊凝聚力的核心是義氣。當初關羽千里走單騎尋主體現臣子對君主的忠,現在劉備必然興兵復仇來體現君子對臣子的義。

結果形勢的走向果然如劉曄所料的那樣,蜀吳小國相爭,爭相向曹魏示好,夷陵之戰爆發,魏國形勢一片大好。

同時劉曄還指出孫吳投降的意圖值得懷疑,聯蜀伐吳纔是上上之選!奈何曹丕堅持不用。

曹魏戰略家劉曄猜準了劉備會討伐東吳,後來結果怎麼樣? 第2張

後備果出兵擊吳,吳悉國應之,而遣使稱藩。

朝臣皆賀,獨曄曰:“吳絕在江、漢之表,無內臣之心久矣。陛下雖齊德有虞,然醜虜之性,未有所感。因難求臣,必難信也。彼必外迫內困,然後發此使耳。

可因其窮,襲而取之。夫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不可不察也。”

曄對曰:“權無故求降,必內有急。權前襲殺關羽,取荊州四郡,備怒,必大興師伐之。

外有強寇,衆心不安,又恐中國承其釁而伐之,故委地求降,一以卻中國之兵,二則假中國之援,以強其衆而疑敵人。

權善用兵,見策知變,其計必出於此。今天下三分,中國十有其八。吳、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國之利也。今還自攻,天亡之也。

宜大興師,徑渡江襲其內。蜀攻其外,我襲其內,吳之亡不出旬月矣。吳亡則蜀孤。若割吳半,蜀固不能久存,況蜀得其外,我得其內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