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其實不止日本首都:黑龍江省就有個東京城

本文已影響1.69W人 

東北有個東京城

現在我國有北京、南京,過去的西安可稱西京,但就是缺個東京。其實,我國也是有東京的,一個是現在的開封,北宋時叫東京,另一個一般人可就不知道了,那就是黑龍江省的東京城。餘秋雨《山居筆記》中的《脆弱的都城》,寫的就是這個地方。

東京城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南部著名的風景區鏡泊湖南,距鏡泊湖不足20公里的寧安市南。這裏就是曾經盛極一時的海東盛國渤海國的都城。

在唐朝最爲強盛的時期,東北出現了一個強大的渤海國,渤海國的範圍包括現在東北北部、俄羅斯外興安嶺以南,共有東京龍原府、西京鴨淥府、南京南海府、中京顯德府、上京龍泉府五個都城。755年,渤海國從中京顯德府遷都至上京龍泉府,就是現在的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

渤海國上京龍泉府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大都市,這座都城完全是依照長安城建設的,由外城、內城和宮城組成,面積約16平方公里,爲長安城的五分之一。

從現存遺址上看,內城的北半部是五座宮殿,是統治者辦公和居住的地方,外城則是御花園、湖泊、亭榭。有一口汲水的八寶琉璃井,至今仍能打得出清冽的甜水。

926年2月23日夜,契丹人耶律阿保機率領鐵騎兵分兩路,翻越長白山,經過六天六夜的疾馳到達上京城,包圍了這座都城。上京城被圍三天,渤海人突圍無策,渤海王被迫身穿孝服,舉起素幡,到阿保機馬前投降。3月5日,阿保機遣近侍康末恆等13人進城索取兵器,卻被憤怒的渤海士兵所殺。阿保機大怒,從東、西、南三面攻城,上京失陷,歷時200多年的渤海國就此滅亡,全境納入契丹人版圖,在原渤海故地建立了東丹國,上京城則改名爲"天福城",成爲東丹國都。

東京其實不止日本首都:黑龍江省就有個東京城

三年後,在別人的土地上建都的契丹人心存狐疑,忐忑不安,總感覺這個都城涌動着一股強烈的反叛情緒。契丹人決定遷都東平郡(今遼寧省遼陽市),強令渤海人隨遷。爲使渤海人徹底斷絕回鄉和復仇的念頭,契丹人決定火燒京城府邑,"帝王宮闕、公侯宅第,皆化爲榛莽瓦礫"。大火燒了半月有餘,渤海國200多年的文明盡毀於火。據《遼史·地理志》記載,此次遷居遼東等地的渤海遺民總計9400餘戶,而契丹滅渤海後所得的103座城池在這次遷移中也多數被棄毀。海東盛國只留得"零落荒城對碧流",而渤海國的文史資料、文章典籍也被付之一炬,只留下宮殿、城堡和陵墓的廢墟,留下瓦礫、箭鏃和覆滿紅鏽的鐵器。繁華盛世,就在一夜之間復歸草莽洪荒。

盛極一時的都城消失了,渤海國被人們遺忘了,這一片土地,成爲寒冷而荒涼的無人區。一直到清朝,歷經700年都沒有人居住。

到清朝時,渤海國早已湮滅於塵土中,而距此不過20裏的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市),成爲流放革職官員和大興文字獄文人的人間地獄,大批江南文化人被流放寧古塔。

這批流落雪域邊陲的中原文人,終於發現了這座荒城廢墟。其中就有江南才子方拱乾、吳兆騫。二人在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因科場案被判流戍寧古塔,寫出了《絕域記略》、《寧古塔志》等。在這些著作中,提到了一個巨大得不可思議的廢墟,但是這些博學的才子也說不清楚這是什麼時代的城池。

1961年渤海國都城遺址被國務院列爲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今可見的遺址有上京龍泉府遺址、古井址、禁苑址、街壇址、寺廟址、古墓、古橋址、興隆寺等,主要遺物有石燈幢、大石佛、舍利函、大石龜、文字瓦等。現在地方政府正力圖將渤海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