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宣州元處士》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1.51W人 

贈宣州元處士

杜牧 〔唐代〕

陵陽北郭隱,身世兩忘者。

蓬蒿三畝居,寬於一天下。

樽酒對不酌,默與玄相話。

人生自不足,愛嘆遭逢寡。

譯文

《贈宣州元處士》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陵陽山上的隱士,是身、世兩忘的人。

他們住雜草叢生的簡陋居室,令人覺得比整個天下還寬廣。

對着酒、卻不喝,只是默默地探討淵深玄妙的哲理。

人們由於不知足,故常愛嘆息自己遭遇不好。

賞析

全詩描繪了元處士的隱居生活,對他的清靜無爲、心與玄遊的生活方式和心境表示讚許。

《贈宣州元處士》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第2張

前兩句總述,點明元處士的隱居地點和高行。在陵陽山上有一個德行像漢代北郭先生的隱者,他是一個對自己、對世間都超然相忘的人。以下從居室和生活兩方面進行分述。元處士居住的地方長滿了野草,但在他看來,這麼簡陋狹窄的地方,卻比整個天下都要寬廣。這些說明,正是因爲他胸懷寬廣,所以纔有這種感覺。元處士沉浸在自己的天地裏,即使斟了一杯酒,也常常不飲,而是默默地玄想冥覽,心遊太玄。他身居斗室心寬天下,達到了人生最高境界。到達這境界須有尋“玄”覓“道”的文化底蘊支撐。“玄”就是“道”。中國古代任何學派都不否認道,亦即都承認宇宙是個自然展開的過程,解決什麼問題都要捉摸道的運動變化。針對不同問題捉摸道便產生各種學說。而元處士則更希望超越一切學說而直接到達道的境界。心寬天下便取得真正自由。這兩句亦是對元處士的讚譽。

最後兩句帶有惋惜之情,對元處士如今的處境表示同情。詩人認爲,人生本來就有不完美的地方,元處士平時也一定常嘆息自己的人生機遇少,沒有得到好的機遇或沒遇到真正欣賞自己的人。話雖如此,語氣中卻帶着一種強烈的優越感和自得的意緒,避世而相忘於江湖,悠然忘我,與自然渾然一體。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開成三年(838),當時杜牧任宣州團練判官,在尋訪深通哲理的元處士時作此詩贈與他。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