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陳子昂創作的感慨身世、批判時政的作品

本文已影響1.24W人 

陳子昂,字伯玉,他雖然是個富二代,但卻是個真正值得底層青年付出同情的富二代。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陳子昂年輕時具備了敗家子的一切特徵: 不讀書,整天鬥雞走狗,聚飲賭博,爲兄弟仗義撐腰。 如果在唐代就有吸毒這回事的話,以陳子昂的一貫做派,成爲癮君子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但是,有一天,這個陳子昂突然發現平時玩的東西都不好玩了,而讀書纔是一件全新的好玩的事情,於是他開始了認真讀書,在書中尋找樂趣。

讀書,改變了陳子昂,他在書中發現外面還有個更好玩的世界,於是他決心去考功名。680年,21歲的陳子昂去大唐首都長安考試,可惜,落榜了。這時的陳子昂苦悶得像只剛被主人打過的小狗,一聲不吭地在長安城瞎逛。他心裏想,總得找個樂子來驅散鬱悶的心情吧。他想到了最容易讓自己開心的事情——瘋狂購物,這個事情在野史是有記載的。

唐人筆記中有一則關於陳子昂豪邁任性的“京城大少”的記錄:陳子昂在長安年求功名未遂,便出手闊綽地花重金買了一把胡琴,說自己擅長彈奏,邀請集市上圍觀羣衆次日到他住所聽琴,並鼓勵他們帶去相熟的知名人士,有酒菜招待。次日, 來了百餘人,“皆當時重譽之士”。“大張宴席”後,他慷慨陳詞,說自己這樣有才華竟無人知曉,而一把娛樂用的琴卻被衆人矚目,說完把琴扔了,將自己所寫的詩文贈予大家。“一日之內,華聲溢都”。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陳子昂創作的感慨身世、批判時政的作品

陳子昂的這一舉動讓自己徹底出名了,這或者對他考取功名有幫助吧。684年,陳子昂再次參加國考,中了進士,不久成了大唐公務員。

智商還可以,但情商低的陳子昂以爲當官是很好玩的事。他很任性,看到不合意的事情都上書一番,哪怕是事關皇帝也不懂得忌諱。這就使得他總是得不到重用甚至帶來牢獄之災。

所以到最後他還是發現讀書當官根本不好玩,於是又玩起了舞文弄墨——寫詩。這下子他找到了自己覺得最好玩的事情,因爲他在文學領域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在文學史上留有一席之地。

幸好陳子昂並不熱衷官場,否則歷史上便又少了一位優秀的詩人。他作爲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寫下了不少經典作品,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組詩《感遇》三十八首,其中最爲著名的又是第二首。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唐代〕陳子昂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嫋嫋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感遇》三十八首是一組感慨身世、批判時政的作品。沈德潛解釋爲:“感於心,困於遇,猶莊子之寓言也。”認爲這些作品“追建安之風骨,變齊樑之綺靡,寄興無端,別有天地”(《唐詩別裁》)。這種寄興無端的詩體的最早源頭,應追溯到魏晉之間阮籍的《詠懷》八十二首。而這類詩歌的藝術特徵是“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鍾嶸《詩品》)。

這首“蘭若生春夏”,通篇託物比興,表面上吟詠的是香蘭杜若,骨子裏抒寫的是感傷身世、懷才不遇的功名怨。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陳子昂創作的感慨身世、批判時政的作品 第2張

前四句以蘭草和杜若的優美高潔喻己之高才美德。

首聯“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兩句,首先點明瞭蘭若生長的時間。生活在春夏季節裏的蘭若,是多麼青翠茂盛!在兩句裏,詩人首先由此着筆,連用了“芊蔚”和“青青”來形容蘭若枝葉的蔥鬱,從而把這生機盎然的綠色呈現在人們眼前,也爲下句的展開作好了鋪設。

頷聯“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着力從正面描繪了蘭若之美。這裏詩人用了“幽獨”二字,從而顯示出蘭若雖然秀美超羣也無意去和百花爭寵,情願在這不爲人知的林中一展秀色的特性,從中也表露了詩人自甘寂寞、孤芳自賞之意。“朱蕤冒紫莖”句雖由曹植《公讌詩》中的“朱華冒綠池”而來,用在此處和“芊蔚何青青”相映見意,準確而生動地表現出蘭若的丰姿。

後四句以時暮歲晚、芳意無成喻當政者打擊賢才而使自己功業無成。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陳子昂創作的感慨身世、批判時政的作品 第3張

頸聯“遲遲白日晚,嫋嫋秋風生。”兩句爲轉折,由讚美轉爲哀嘆:夏季漸漸過去了,白天的時間逐漸變短,秋風也越來越頻繁地吹起,再美的花草也終會隨秋天到來而凋零。“遲遲”對“嫋嫋”,一表天色漸變,一表其後突變,工整生動。

尾聯“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兩句點明主旨,貌似評花,實爲述己,寫蘭若雖豔冠羣芳,但卻生於山林,孤芳自賞而無人問津,歲末只能孤獨凋落。詩句中流露出詩人仕途不得志,空有滿腔抱負卻難遇伯樂的苦楚心情。

此詩全用比興手法,詩的前半着力讚美蘭若壓倒羣芳的風姿,實則是以其“幽獨空林色”比喻自己出衆的才華。後半以“白日晚”、“秋風生”寫芳華逝去,寒光威迫,充滿美人遲暮之感。“歲華”、“芳意”用語雙關,借花草之凋零,悲嘆自己的年華流逝,理想破滅,寓意悽婉,寄慨遙深。

從形式上看,這首詩頗象五律,而實際上卻是一首五言古詩。它以效古爲革新,繼承了阮籍《詠懷》的傳統手法,託物感懷,寄意深遠。和初唐詩壇上那些“採麗競繁”、吟風弄月之作相比,它顯得格外充實而清新,正象芬芳的蘭若,散發出誘人的清香。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