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一首田園詩,你讀過這首詩嗎?

本文已影響1.45W人 

陶淵明是魏晉著名詩人,他的田園詩開創了古典詩歌的一個重要流派,在藝術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作者善於描寫農村風光和田園生活,既別開生面,又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更獲得了讀者們的廣泛讚揚。

陶淵明對客觀事物的感受極其敏銳,觀察也非常仔細。他善於從平凡景物和日常生活裏,捕捉最具特徵的事物,並加以描繪。詩人還將景物與自己的思想情感結合起來,從而讓大自然染上了濃重的感情色彩。下面介紹陶淵明的一首田園詩,取材獨特,更彰顯出苦中作樂的襟懷。

歸園田居魏晉:陶淵明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陶淵明刻畫田園山水,絕不追求表面的形似,而是隨意點染,講究詩的神韻。那些綠樹繁花、遠村近煙,都是看似平常的鄉村景物,但在陶淵明的筆下,便充滿了詩意,呈現出不平常的外貌。

反覆吟詠,讀者將會發現,可愛的不僅是自然景物本身,還有滲透着詩人對田園生活無比熱愛的感情,從而引起人們強烈的共鳴。

詩人長期與貧苦百姓風雨同舟,瞭解他們的甘苦,知道他們的訴求,更經常用生花妙筆,展現出勞動人民的特有風采。所以陶淵明的作品不僅十分接地氣,而且讓千年之後的讀者依然愛不釋手。

詩人耕作了一天之後,雖然感到辛苦和勞累,但依然饒有興致描繪出路上和家中的活動,反映了其歸園田居後的生活側面。前四句先描繪途中的場景,離開仕途,雖然感到輕鬆無比,但詩人也因爲無法改變動盪不安的現實、以及鄉親們艱難困苦的生活,而感到憂慮和悵恨。

不過作者很快就調整過來,一路上山泉清澈、環境優美,不僅可以舒展胸懷,更可滌盪心塵。“濯足”二字,意味深長,表達了作者潔身自愛的品性,並充滿了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陶淵明的一首田園詩,你讀過這首詩嗎?

後面四句展現了家中的活動,詩人去濁存清,過濾好新釀的熟酒,還親自下廚,烹飪了一隻土雞。然後又請來近鄰,大家舉杯共飲,暢快無比。

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詩人與鄉親們關係融洽,自己經常向他們學習耕作技術。鄰居們也時常過來串門,噓寒問暖,讓詩人不再感到孤寂。

偶爾聚飲,只是濁酒、家雞,卻健康美味;縱然比不上王公大臣們的山珍海味,但是大家都津津有味、快樂開懷。

很快就夜幕降臨,“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大家索興燃起荊草,聊當明燭,然後繼續飲酒高歌。條件艱苦,日子平淡,可是鄉親們總有辦法讓生活變得精彩,表現出他們的自得其樂、和安貧樂道的精神。

最後兩句更彰顯出詩人的恬淡襟懷,“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快樂的日子總是覺得短暫,大家的興致依然高漲,絲毫沒有覺得貧困的日子多麼難熬,也傳達出詩人超凡脫俗的胸襟。

陶淵明的這首詩取材獨特,所展示的生活畫面,彷彿幾組饒有風趣的特寫鏡頭。詩人對田園自然美和生活美的非凡敏感,使他很善於挑選富有詩意的題材,並給人以實際景物和實際生活所不能給予人的美的享受。

在物質生活水平低下的中古時期,對勞累了一天的人們,酒逢知己,徹夜長飲,就是很好的消遣;而對寒門出身的文人來說,更是最高的享受。而魏晉詩壇上流行的玄言詩,雖然也描寫自然景色,卻缺乏陶淵明那樣的激情,這也是他的作品可以流傳久遠的重要原因!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