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詩人雷震的《村晚》描繪了一個悠然自在的什麼形象?

本文已影響2.67W人 

《村晚》,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村晚》是南宋詩人雷震的作品。

這首詩因爲入選小學教材而知名,但是詩人的記錄很模糊,只知道是位進士,那自然是當了官了。不過生卒、仕途都不詳,那說明至少在政治上、文學是沒有什麼大作爲的。

他的詩作也很少見——這自然不是寫得少,而是寫得好的少,所以沒有記錄和流傳,我們也無法按照陳寅恪先生的以詩論史的方法去查找端詳。

因此我們只能就作品論作品。

村晚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一般認爲這首詩作於詩人晚年隱居山村之時,是典型的寫景抒懷作品。

南宋詩人雷震的《村晚》描繪了一個悠然自在的什麼形象?

這是一首仄起入韻,押平水韻“四支”部的七絕。“陂”、“漪”、“吹”在平水韻中是一個韻部的,也就是說在當時,這三個字的發音接近。

到了南宋末年,雖然詩人們在靈活使用韻部上有尋路,比如孤雁出入羣、葫蘆韻等等,但是也僅限於韻腳的越來越寬鬆,格律詩的其他規則,如平仄對、替、粘都已經固化,沒有任何改變。

這個時期凡是高級文人的格律詩,不存在出律一說。

詩的內容是寫景,寄託了詩人的主觀情感在裏面,囿於宋詩的清淡特色,對文人畫、題畫詩的觀感脫穎而出——宋人的文字作品,場景描繪細緻,甚至細膩,依靠文字的精巧安排,配合出意境的孤清,總讓人讀出一份疏離感來。

此詩當成於雷震老年歸隱時期,從老人的視角觀察、描寫山村景色和牧童吹笛,在文字中透露出對這種閒適生活的滿意和喜愛。

在一個長滿青草的池塘裏,池水灌得滿滿的,山銜住落日淹沒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調的的樂曲。

詩的前兩句爲靜景,後兩句爲動態,但是疏朗清淡的描寫中無不透露出詩人對山野田園樂趣的欣賞。

要問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悠閒自在的什麼形象?

這個問題看上去有些多餘,雷震第三句不是挑明瞭嗎?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這就是一個無憂無慮,隨意吹着短笛的牧童形象。

牧童長久以來在詩歌中已經固化成爲了閒適自由的意象。因爲基本上是小孩子,天真爛漫,沒有心機,也就無憂無慮。這正是天下漂泊文人士子最希望達到的一種返璞歸真的境界代表。

南宋詩人雷震的《村晚》描繪了一個悠然自在的什麼形象? 第2張

牧童不僅心自由,身也自由,事情少,責任輕,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在成年人眼中,這就是一份隨心所欲的工作。

無憂無慮、隨心所欲,哪一個歷經社會毒打的成年人不想擁有這種狀態呢?

特別是牧童身處其中而不自知,這纔是真正的天然野趣。

所以在文人們的創作中,牧童總是時不時的出現,充當着西方文化中丘比特的形象,關鍵的時候給予人心靈上的安慰。

如杜牧的“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袁枚的“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更有黃庭堅的“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都在描寫牧童這種形象的悠閒自在。

南宋詩人雷震的《村晚》描繪了一個悠然自在的什麼形象? 第3張

一旦成爲一種意象,我們在使用就成爲了用典。

雷震這裏寫牧童形象生動,自由散漫,其實不過是用牧童來反映自己當時的心境而已。

從畫面的遠近景色搭配,聲音的出席,牧童是這首詩當之無愧的主角。但是牧童吹笛,聲音“無腔信口吹”,這種沒有規則,出自於天然純真的美,正是詩人仕途一生,最終看破紅塵,厭倦了俗世規則法度限制的情感反應

詩人不過借牧童的形象寫自己而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