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節是哪一天?這個節日是從何而來的?

本文已影響9.91K人 

人與火

鄂倫春人對火神的崇拜歷史悠久。他們認爲火有驅邪祛污的作用,器皿衣物置於火上烘,被認爲是變得潔淨了。臘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習俗。春節的早晨要向火神供祭,祭時向篝火磕頭祈福。每逢春節客人來拜年時,須先向火神敬拜。

篝火節是哪一天?這個節日是從何而來的?

鄂倫春人對火有着一系列嚴格的禁忌:不許隨意向火堆潑水、扔髒物、吐痰,或用刀、棍等尖銳的東西向火中亂捅,以免觸怒和傷害火神。

他們在點燃篝火時,樹枝和木棒一定要鋪排平整,嚴禁亂放,使用燒柴時注意不使用可能爆出火星的木柴,以免爆傷火神的眼睛。每當人們搬遷時,不許以水滅火,火種要由一地帶到另外一地。

原始狩獵時代,火對於鄂倫春族人來說,是狩獵者生存的一個重要條件。火不但可以煮食取暖,還可以抵禦野獸。因此,古代鄂倫春人非常敬仰和信奉火和火神。

他們將一種長在樺樹杆上的菌類作爲保存火種的工具。這種菌類形狀像蘑菇,幹后里面呈粉末狀,纖維結構密、硬,體積小,雨水不易滲透,是一種理想的存火材料。每當行獵或移動時,狩獵者就從火坑裏揀出一塊紅火炭,然後放在菌類植物中用皮條繩綁好,把它插在一根木棍上帶在後腰間。

篝火節是哪一天?這個節日是從何而來的? 第2張

狩獵者到了新營地,在搭好的仙人柱(鄂倫春語意爲“木杆房屋”,漢語稱撮羅子,是鄂倫春族遊獵時期居住的房屋)裏將火種埋入火坑,並舉行簡單的祭火儀式後,纔可以加柴煮食。

鄂倫春的先人們和火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終年在深山老林中游獵,在同大自然的抗爭中,因爲有了火,才得以生存,一代代繁衍生息。因此對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對篝火無比的親近。

正式成立

鄂倫春族的節慶很少,定居前重要的節日只有春節,鄂倫春族的春節是送舊迎新慶祝狩獵豐收的日子,在除夕夜,他們戶戶都在門前燃起篝火,祭祀跪拜,祈盼火神保佑人畜平安,恩賜更多的獵物。除了春節,鄂倫春人在每次狩獵豐收歸來,也要與族人一起燃起篝火圍座一週,邊唱邊舞,慶祝狩獵歸來。

新中國成立後,鄂倫春人結束了原始生活,但對火的感情沒有減弱,並熱切希望有一個以篝火爲主要形式的民族節日。經鄂倫春自治旗人大常委會批准,每年公曆6月18日爲鄂倫春民族篝火節。

在鄂倫春自治旗,篝火節已經成爲加強民族團結、增強鄂倫春民族凝聚力、展現新時代鄂倫春族風采的盛會。

爲提升篝火節的品位,弘揚和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進一步振奮民族精神,提升鄂倫春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獨具特色的鄂倫春民族文化世代相傳,實現文化與經濟發展互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2006年,經自治旗四大班子聯席會議研究決定建設一個集傳承鄂倫春民族歷史文化、愛國主義教育、節日慶祝、旅遊休閒爲一體的永久性篝火節廣場。2007年7月,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布赫同志視察鄂倫春自治旗時,爲“庫圖爾其篝火節場地”題詞,“庫圖爾其”鄂倫春語爲“有福氣的地方、吉祥寶地”之意。  爲繼承和發揚鄂倫春優秀的民族文化,使其以獨特的風姿,永存祖國浩瀚的文化史冊,1995年,鄂倫春民族研究會編排了一臺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歌舞節目和一場趣味橫生的民族競技項目,項目包括"男能人"、"女能人"、"遷徙"等,寄予了鄂倫春人對相先們的敬仰和緬懷之情。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